-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詞赏析学习心得007词的发展(六)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7
词的发展(六)
宋词发展到南宋中期,出现了辛弃疾、姜夔两个代表性人物,历代文人每每拿此二人与北宋的苏轼、周邦彦相比评。实际上,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历来是复杂的,或以纯粹的美学理论为基准,或以阐释人性本质的深浅程度为标杆,或从能否反映时代的本质和精神来考量,如此等等,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绳和范畴。所以,诸如苏词和辛词孰高孰低的一类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糊涂账,不如搁置为妙。况且,这也不是一个甚至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的人可以来说话的。这里来谈南宋中期词家创作高峰的心得体会,就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母与子》中的一段话来做为开篇:“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从来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反映了他的同时代人的精神,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这也许是学习南宋词高峰期特点的最佳视角。
六、南宋中期
从公元1163宋孝宗隆兴元年至公元1264宋理宗景定五年,约百余年。这一时段从历史角度讲,其实横跨了南宋中期及部分晚期。但从词的发展脉络来讲,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细致地划分。南宋在这一百年里,大体是前七十年对金,后三十年对蒙,基本维持了偏安的局面。在这种乱中有稳的局势下,南宋涌现了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同时,也迎来了文艺繁荣的复兴时代。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可以说,南宋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巅峰时期,其中理学思想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词的发展也同样迎来了自己的高峰期,词人数量和作品数量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词人,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辛弃疾豪放风格为代表的新体派,另一个是以姜夔婉约风格为代表的传统派。辛词风格与苏轼一脉相承,主题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极富时代特色;陆游、陈亮、刘过、戴复古、刘克庄、孙惟信、陈人杰等风格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都属辛派词人。姜夔在继承周邦彦格律谨严,毕工毕精的同时,对词艺也有进一步的深化,风格上具有清空峭拔、虚灵疏淡的不同特点,从而被奉为雅词典范,成为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词坛领袖;其追随者有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人,作词注重格律技巧,词风或凄凉哀怨、或高雅脱俗、或空灵低婉,都属于格律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一生历经起义南归、辗转任职、罢职闲居三个阶段,一直是一个爱国斗士、抗金英雄的角色。由于在政治舞台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把一腔热血都倾洒在词作上。他的作品大都充溢着济世救国的历史责任感,以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形象为主旋律,情感浓烈、理念执着,所以被称为英雄之词、爱国之词。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代表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
辛词和苏词一样,一直存在着“要非本色”的诟病和争议。从词的本源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苏轼和辛弃疾都属于词坛奇才,苏轼文学修养世所罕匹,他开宗立派的新体词,风格旷达豪放,音律适诵性极强,极具文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辛弃疾以气势作词,慷慨纵横,呼喊出时代心声,极富历史使命感,后来者读其词,也往往被其中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所以,苏辛词的艺术魅力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四库总目提要》:“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稼轩求胜于东坡,豪壮或过之,而逊其清超,逊其忠厚。玉田追踪于白石,格调亦近之,而逊其空灵,逊其浑雅。故知东坡、白石具有天授,非人力所可到。 ” “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