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蒿素 ----来自东方的“神药” 市场容量:近3-5年的市场状况 A 产业链构成 B 主要市场主体 C 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D 青蒿素的行业调查报告 A B C 1.市场容量:近3-5年的市场状况 目前,酉阳青蒿素供应量已占世界青蒿素总需求的1/3。世界卫生组织计划2005年从酉阳购买1亿剂量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目前全球青蒿素原料植物青蒿供应量的80%来自重庆酉阳。与此同时,国外公司也在非洲等地大面积种植青蒿素,我国的青蒿素的原料供应地位将受到威胁。 原料 在成品制剂方面,虽然在商业渠道层面上,华立医药的抗疟药和国际知名的公司处于同一规模上,但在国际机构组织进行的采购中,诺华等跨国医药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原料优势只能是暂时的,为了和外资巨头分享利润,中国必须开发自己的复方制剂,同时,还要加快脚步成为WHO供应商的资格认证中 生产 出口的青蒿素产品以原料药为主,制剂出口也增长迅猛。复方青蒿制剂药品出口34万美元,增长了45倍,主要出口到非洲。这表明,我国青蒿素出口品种已经由原来单一青蒿素原料药,发展为原料药与复方青蒿制剂药品共同发展的局面 渠道 非洲是青蒿素类药品主要需求地区,WHO最近一次的调查显示,全球身染疟疾导致死亡人中,非洲南部的情况最严重,占到总数的80%。在未来的三四年里,世界对青蒿素的需求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终端 2.产业链的构成 3.主要市场主体 WHO指定供货商 1.诺华制药:为WHO指定的产品预定商。公司于1999年完成青蒿素药物注册 2.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公司从1993年开始协助开发青蒿素药物,在2004年成为继诺华之后的WHO抗虐药第二预定供应商 国内企业介绍 其他国外企业介绍 1.葛兰素史克公司: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固定剂量包含氯丙胍-氨苯砜和青蒿琥酯的抗疟疾复方药。 2.Shin Poong 和 MMV:其抗疟药物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 华立集团:青蒿素巨头华立集团占有中国青蒿植物资源80%以上份额。华立集团的青蒿种植基地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通过GAP认证的种植基地 复星药业、广药集团、双鹤药业、昆明制药等企业也逐步加入青蒿素临床应用的研究当中,其中不乏已经制成制剂的品种。 4.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当前,作为有全球90%以上疟疾病例的非洲大陆,90%以上的非洲国家药品依赖进口。氯喹类产品(主要是奎宁和氯喹)占世界抗疟药市场的80,目前这些产品的治疗费用偏高,整个疗程费用达到15-20美元左右,而且毒副作用大,同时由于疟原虫对现有治疗药物的耐药性和恶性株的出现,使得疟原虫已经产生抗药性,可以说这类药物现在已经基本失去了疗效。 为此,国际上迫切需要新的药物,而青蒿素正好在抑制耐药的疟原虫上有巨大的优势,正如WHO的机构负责人戈达所说的,青蒿素衍生物是当前治疗疟疾的换代新药,专家预测,青蒿素会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传统药物,占领世界抗疟药物3~5成的市场。青蒿素正在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 青蒿素的技术调查报告 技术定义 1 技术发展历史 2 主要产品和主要发明人 3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4 1.技术定义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10(3H)-酮。分子式为C15H22O5 物理性质 青蒿素为无色的针状晶体,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和苯及冰醋酸中易容,在乙醇、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化学性质 屠哟哟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组长,开展对传统中医药文献配方的搜寻与整理 临床实验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效果,抗黄花蒿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由于抗美援朝时期士兵们纷纷感染疟疾,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导下,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就此启动, 从中药青蒿素中分离得到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通过实验发现,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100% 中国的《青蒿素化学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青蒿素论坛上得到发言,并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 2.技术发展历史 屠哟哟获得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性科学大奖 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北京举办的 “2011科技工作大会”上,授予屠哟哟中国中医科学杰出贡献奖 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常规人工化学合成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哟哟也成为了首次得该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1977年,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