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耐药浅谈幽门螺杆菌的前世今生
从耐药浅谈幽门螺杆菌的前世今生
幽门螺旋杆菌悬滴负染标本透射
电镜照片(×48000)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控制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特结合我科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结果将Hp的前世今生及耐药做一总结,以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20008年6月,我科室首先开展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技术,至今已达数千例,目前已作为胃镜检查的常规项目,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幽门螺旋杆菌概述:
幽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首先由 HYPERLINK /view/905141.htm \t _blank 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 HYPERLINK /view/905150.htm \t _blank 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二人发现,此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 HYPERLINK /view/72390.htm \t _blank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 HYPERLINK /view/32140.htm \t _blank 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革兰染色阴性。有动力。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 HYPERLINK /view/1368084.htm \t _blank 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分裂时,两 端均可见鞭毛。鞭毛长约为菌体1~1.5倍。粗约为30nm。鞭毛的顶端有时可见一球状物,实为鞘的延伸物。每一鞭毛根部均可见一个圆球状根基伸入菌体顶端 HYPERLINK /view/42836.htm \t _blank 细胞壁内侧。在其内侧尚有一电子密度降低区域。。鞭毛在运动中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抛锚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 HYPERLINK /view/26857.htm \t _blank 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 HYPERLINK /view/1575.htm \t _blank 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 HYPERLINK /view/44100.htm \t _blank 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 HYPERLINK /view/3942.htm \t _blank 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幽梦螺旋杆菌的治疗与耐药
近年来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成功率明显下降,幽门螺旋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什么会耐药?耐药后如何对策?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1.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的困难是形成耐药的重要原因
幽门螺旋杆菌定殖在胃的黏液下,并能产生“氨云”自身保护,加上胃内胃酸对抗菌素效价的影响等因素,决定了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的困难,必须联合用药,通常以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只能达到80%左右⑵,根除率较低本身就增加了耐药发生的机会。另外,即使是应用对Hp全部敏感的抗生素,也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约50%的根除治疗失败病例不能以H p对抗生素耐药解释.而可能与Hp毒力因子和细菌定植部位有关。空泡形成细胞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在Hp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临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两者与Hp耐药的确切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存在于胃窦和胃体交界处的Hp可能会逃脱抗生素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为窦体交界处的组织结构不同于胃窦或胃体。定植于该处的Hp的生物学行为亦与定植于胃窦或胃体处者有所不同,因而对抗生素不敏感,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2.幽门螺旋杆菌耐药增多的人为因素
A.抗菌素的滥用是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如感冒患者“常规”使用抗菌素,妇科疾病甲硝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等皆增加了原发耐药菌株的产生。H p对甲硝唑的耐药是全球性的,据报道,H 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在发展中国家为50%-8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9%-12%;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也在不断增加。阿莫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相对比较少见。北京地区H 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1999年,甲硝唑36.3%,克拉霉素14.5%;2000-2001年,甲硝唑上升至43.1%,克拉霉素上升至18.3% 。在我国上海地区, H p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1995~1999年,甲硝唑耐药率从42%上升至70%,克拉霉素从0上升至10%。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均敏感的H p菌株,一周三联方案和3天四联方案的根除率分别为91、7%和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