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定稿)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 文言文 [考试目标一]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例题精析] 例1.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 A.良鄂然,欲殴之。 ( 通 ) B.甚矣,汝之不惠 。 ( 通 ) C.圣人非所与熙也 。 ( 通 ) D.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通 )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必以信。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齐无人邪?使之为使。 其贤者使使贤主。 B.寡人反取病焉。 则久已病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吾赖是以食吾躯。 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楚人以晏子短”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C. 我以日出时去人远 D. 以我酌油知之 例5.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子将安之? C. 彼竭我盈,故克之。 D. 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 ◆例1是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能力。答案是:A. “鄂” 通“愕”;B.“惠”通“慧”;C.“熙”通“嬉”;D.“阙”通 “缺”。 ◆例2是考查学生辨析字词古今含义的能力。A项中的“卑鄙”古义是地位低微,学识浅陋。今义是语言、行为品质恶劣;B项中的“其实”古义是它们的果实,今义是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C项中“牺牲”古义指牛、羊、猪等祭品,今义是指为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D项中“修狭”古今同义,都是长而窄的意思。A、B、C三项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D。 ◆例3是考查学生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能力。此题的答案是A。因为A项中两个加点的词都是“派遣”的意思;B项中的“病”分别是“辱”、“困苦”的意思;C项中的“名”分别是“出名”、“名声”的意思;D项中的“食”分别是“食物”、“供养”的意思。 ◆例4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以”字的理解能力。例句中“以”,意思是“因为”,四个选项中,A项是“因为”;B项是“用”;C项是“认为”;D项是“凭、靠”。正确的选项是A。 ◆例5是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之”的能力。该题的答案是D。因为D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一样“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中的“之”是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项中的“之”是作动词,“去、往、到”的意思;C项中的“之”作代词,是“他们(指齐军)”的意思。 [能力训练一]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置于市,贾十倍 同 2.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通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4.才美不外见 同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6.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 同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通 8.诎右臂支船 同 9.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通 , 通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11.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12.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通 13.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通 14.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15.无他,但手熟尔 通 16.谈笑有鸿儒 通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 1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同 19.不用,则以纸帖之 通 20.默而识之 通 21.之虚所卖之 通 22.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 23.便要还家 通 24.一厝朔东,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