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九下语文 教师:张秀兰 谭晓芳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中苏轼的复杂心境。(重点) 3、借助比喻赏析所表达的画面美感。(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苏轼,字“”,号“”,与其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另精通书画。有“雄视百代”的称誉。我们曾学过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 找原因: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明确:(月色入户)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 2. 寻人物: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 明确:(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但少闲人如事两人者耳: 只是,清闲的人   盖竹柏影也:原来       3.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宋朝文学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 (a)相与步于中庭 (b)庭下如积水空明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念无与为乐者 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7、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奇趣, 闲情。 8、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7、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10、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