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医学文西医医学论文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doc

中西医临床医学文西医医学论文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临床医学文西医医学论文中西医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中西医临床医学论文西医医学论文中西医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益心酮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药加益心酮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共治疗28d,治疗前后观察心电图、心绞痛、中医证候、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西药联合益心酮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血瘀阻 益心酮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及社会价值。笔者自2006年以来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酮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初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心血瘀阻)者,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关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7.10±5.20)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2~78岁,平均(55.40±4.9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参照《2007年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指南》[2],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酮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1)心绞痛: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服用硝酸甘油量。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试验结束时各记录1次。(2)心电图: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时各记录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检查。(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时各记录1次。(4)安全性观测指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常规行内科检查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 1.4疗效标准按照文献[1]制定。(1)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总分下降≥70%;有效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总分下降≥30%,<70%;无效为心绞痛症状基本无改善,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总分下降<30%;加重为心绞痛症状均有加重,即发作的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增加。(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为治疗后S-T段的降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为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为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甚至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3)总体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加重。在总疗效判断时,如果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总疗效。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后积分均下降(P<0.05),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2.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4。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 2.5安全性评价两组服药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内科检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未见异常改变,说明两组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因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所致,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要表现,尤以血瘀为最常见病机,故活血化瘀、宣通心脉、理气舒络为重要治疗方法。 近年来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概念。ACS包含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认为,ACS最主要的原因是易损斑块,即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产生ACS。恰当的干预治疗能

文档评论(0)

rzz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