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十一 反思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 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 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 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 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 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 皮球“嘭”的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 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 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 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 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 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 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网膜, 也敲打着我的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 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 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 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 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 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 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 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 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 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 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 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点评]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章以第一人称角度,书 写“我”回到孕育自己“人生第一课”的西关老屋的所见所感, 将个人生命的“原点”与岭南文化的“原点”融为一体,讲述自 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 考生以舒缓柔情的笔墨,细绘了老猫懒睡、祖孙相乐的两幕 场景,突显喧嚣大城市深处老巷的“悠闲与宁静”,倾诉铭刻 于心的童年记忆,怀旧的温情与眼前西关老屋的青石板路、 趟栊门、古榕树等景物相互浸润,构成情意绵长、富有历史 底蕴的美丽景致,与下文笔锋突转地描写老屋即将被拆的情 形,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继而指出,拆掉老屋,“就是毁掉我 的根,就是毁掉了许多广州老街坊的根”,这是考生对现代社 会盲目拆迁现象的一种反思,主旨深刻。 文章从两个层面描写“回到原点”:实写“回到”老巷,虚写 “梦回”老巷;实写个人出生和童年的“原点”,虚写岭南文 化的“根”。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每当情人节、圣诞节来临之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是火 暴的场面:商场、酒店、KTV人满为患,用“爆棚”形容远 不过分;情人节玫瑰花香飘满天,花价也随节日不断攀升。然 而,一项面向青少年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显示,竟然有 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 2.从“端午祭”申遗到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从号称“汉字 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到汉字申遗,韩国人的“胃口”越来 越大。中国的网民再也不能沉默了,他们说汉字是中国的,不 是韩国的,表示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上现象呢?请以“文化现象的反思”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涉 及的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这道作文题给了两则材料,细究这两则材料所针 对的对象都是“文化现象”。针对上述文化现象我们可以 有以下反思。 ①中西节日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必然,面对节日的碰撞,我 们需要“兼收并蓄”,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大量参与 世界文化交流,从而形成民族文化新的繁荣和发展。 ②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 的异变和悲哀。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民族,要想实现 经济腾飞的奇迹,并保持长久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珍 视自己的民族文化。 ③对于民族文化,以珍视的态度来对待远比中秋、端午申遗 更有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载体,是民族之精华,是五 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来支撑。 ④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已迫在眉睫,中华民族不能 患上“民族文化缺钙症”。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语文 第三部分 ? 作文主题训练十一 反思 ? 1.(2011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