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级《纲要》第五讲.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级《纲要》第五讲

第五讲 1949-1979年 中国谋求现代化,是在西方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后已经显现出自身的弊端,并引起西方有识之士的反省和批判下进行的。这一时代特征,使传统农业文明封闭、愚昧和落后的病症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异化性质同时挤压着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使得中国现代化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斯大林说,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发展是自发的。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就可以自觉地来做,不需要从轻工业开始,而是从一开头就借助国家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的发展问题,基本上是一个资源禀赋极差的超大型农民国家,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紧张的压力下,主要通过内向型积累方式,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1945年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这是坚持马恩的唯物史观来看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 在1949年6月的一个讲话中,刘少奇说:“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资金、建设国家工业的过程之后,在各方面有了准备之后,才能向资产阶级举行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进攻,把私人大企业及一部分中等企业收归国家经营。只有在重工业大大发展并能生产大批农业机器之后,才能在乡村中向富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的进攻,实行农业集体化。” 一、没有选择的选择 1949年9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没有明确地把新民主主义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发展前途写出来。1950年6月,毛泽东还说:“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刘少奇解释说:“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如果在共同纲领上写上这一目标,很容易混淆我们在今天所要采取的实际步骤。” 但是,正如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不是按外来理论和外国模式进行一样,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时间、形式也不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己能事前规划的。事实上,新中国建立后,在三年经济(1949-1952)恢复时期,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本身就具有了过渡性质。当时,新中国面临很多挑战,为应对挑战不得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发现新中国已经乘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航船! 从1952年9月到1953年9月,党中央经过将近一年的酝酿,形成和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9月,周恩来说:“集中地说,过渡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实践基础)及其评价。 接连的战争,特别是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接管城市实行包下来的政策,“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房子挤着住”;……入不敷出,只有两条路:印钞票和增税。1948年12月~1949年12月,人民币发行额从185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增长160多倍。1949年7月,陈云(1905~1995)到了上海,筹划如何稳定物价,确立人民币信用(“一紧一抛”)。四面八方向上海等大城市调运“两白一黑”。当11月25日物价上涨最猛时,敞开抛售。同时紧缩银根:征收税款、收缴公债;工厂不准关门,按时发工资;公款只准存入国家银行。这使投机资本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人民政府终于将连续12年(1937~1949)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迅速改变过来。但是,要想根本解决,必须改变中央财政收支脱节、入不敷出的局面。第一、中国政府实行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主要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分散状态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以调剂余缺;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统一调度。在支出方面,规定统一的编制和供给标准,不准擅自招收新人员,额外开支。 统一财经是物资短缺而需求紧迫的反映。“既不是出于事前预定,也不是出于国外的成规或建议,而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唯一选择。……共产党以外的任何力量即使想这样做也做不到。” “财政经济工作上的这种高度统一,加上后面说到的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档评论(0)

cjlfjycb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