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呐喊 自序、宽容 序言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呐喊》自序、《宽容》序言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一册 第四单元《呐喊》自序、《宽容》序言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把握“序言”这种文体。
2. 了解和概括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3.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4. 理解《宽容》序言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 学习方法:
1. 归纳、分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2. 采用针对性的阅读,分析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真正含义。
四. 知识材料:
1.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收集作者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一件小事》等14篇。1922年12月3日。
2. 关于序:
序言,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叫自序;也有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叫代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序言内容广泛,形式自由,感情色彩较浓厚。
3. 鲁迅先生诗五首。(对《呐喊自序》进行研究)
(1)
别诸弟 (1900年)
还家未久又离家,
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
望中都化断肠花。
(2)
自题小像 (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3)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4)
题 《呐喊》 (1933年)
弄文罹文网,
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
空留纸上声。
(5)
题 《彷徨》 (1933年)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四. 《呐喊》自序重、难点诠释:
1. 思想内容:
在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到鲁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本文既要记叙过去的某些经历,又要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演变,所以采取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时,注意选取典型的事例,以一当十,将经历写得要言不烦,详略相宜;议论时,尽量运用形象的比喻,具体生动地剖析自己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广。
2. 文章结构: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绍兴 侍亲疾 看透事态,想走异路 南京 求新知 选择学医,救民救国 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东京 搞文艺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北京 应索稿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3. 鲁迅创作小说并结集命名为《呐喊》的来由。
答: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到:“在中国,小说不算是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到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呐喊自序》一文也印证了此点。所以他创作小说始于“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更重要的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为其呐喊助阵,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
4. 在东京,鲁迅为搞文艺从事了许多工作,文中却主要叙述创办杂志《新生》一事,如何理解?
答:《新生》的失败,给鲁迅以沉重的打击,鲁迅先生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这一经历不仅破灭了他的治文之梦,而且使他感到思想启蒙无望:“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同时鲁迅先生也作了深刻的自省,认识到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克服了思想不切合实际的青年人特有的狂热病,为他以后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5. 鲁迅先生在北京有五、六年时间深居简出,闭门蛰居,为何只写了“钞古碑”一事呢?
答:因为与其它麻醉法相比,没有什么能比研究古代的造像和墓志等金石拓本更能使他“回到古代去”,更能“麻醉自己的灵魂了”。鲁迅先生以此形式消磨时光使我们深深感到他内心的苦闷、寂寞。
6. 对S会馆夏夜纳凉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答:将鲁迅先生寂寞苦闷的心情衬托得更加强烈而浓重。这貌似的悠闲,使生命暗暗消去,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可奈何之举。因此蛰居并非遁世,寂寞并非消极悲观,苦闷乃一时找不到出路。所以后来一旦有朋友索稿,鲁迅先生便“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五. 《宽容》序言重、难点:
1.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生于荷兰鹿特丹市,后来在德国和美国读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善用极其轻巧俏皮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