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鲟鱼基本特性
鲟鱼基本特性张述林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鲟鱼(Sturgeon)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最神奇、生命力最强的鱼类。恐龙早已灭绝,而鲟鱼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保留着稳定、抗突变的优良基因性状。对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鲟鱼是大中型的经济鱼类,其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许多特点。本节主要对鲟鱼的起源、基本特征作一个简要介绍。1、鲟鱼的纲目、起源与资源近况⑴ 鲟鱼的纲目中文学名:鲟鱼;界:动物界;科:鲟科;纲:硬骨鱼纲;亚纲:辐鳍亚纲;属:鲟属;目:硬磷总目、鲟形目;分类:/view/194318.htm脊索动物门;分布区域:鲟鱼集中分布于北半球,/view/61891.htm中国/view/39079.htm江河及沿海生活有8种鲟鱼;拉丁文学名: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英文名:Common sturgeon。⑵ 鲟鱼的起源。鲟鱼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在古生代非常繁荣,到中生代几乎绝迹。鲟鱼的化石最早出现于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右图是中华鲟鱼化石,产于中国辽西,形成于晚侏罗纪陆相地层,距今一亿四千万年)那时,鲟鱼生活在一个超级大陆的咸、淡水域之间。随着大陆漂移,鲟鱼被隔离而分化成了不同的特定种。其中有的鲟鱼选择了中国海域和长江作为繁衍生息地,如中华鲟。中华鲟为中国独有,是世界27种鲟鱼中最珍稀的一个种类。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恐龙统治地球的白垩纪,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因为中华鲟只在长江上游产卵,又被称为“爱国鲟”。中华鲟寿命可达100余年,长度可以长到5米以上,重量可达1000余公斤。还有人特别看重中华鲟,说中华鲟是“活化石”。人称“活化石”者,都是先被人们认定已经灭绝,后又发现了活的那种古老生物,鲟鱼世世代代与人类共同生存,是世界珍宝。鲟鱼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而很少有其他鱼类能享受如此殊荣。翻开史料,会发现早在西周就有关于鲟鱼的文献记载。《吕氏春秋》敬鲟鱼为神鱼。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史书都有关于鲟鱼的记述。近代人们习惯于把鲟鱼称作“鳇”鱼,说因为鲟鱼是皇上的御用佳肴,另说是因鲟鱼外型像龙,跟皇帝同种,故而称“鳇”。⑶ 鲟鱼资源近况。当前由于过度捕捞、水环境污染、地理环境的变化等原因,鲟鱼数量锐减,人类对鲟鱼的资源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上个世纪,鉴于当时科学水平,人们对鱼类资源的贮量还缺乏深刻认识,总认为海洋鱼类是取之不尽的,连著名的生物学家赫晋黎教授也曾说:“无论怎样捕捉,总不会使鱼类锐减”随着近代无限度捕捞,鲟类数量逐年减少。工业发展,带来水质污染;拦河筑坝,妨碍鱼类上溯产卵,这一切都对生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水域,完全失去了渔业价值。这以后,人类开始重视鲟鱼们的资源保护。一方面通过人工增殖,增加天然水域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养殖,来满足商品需求。由于对捕捞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才使鲟鱼们得以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野生动植物都已经从地球上灭绝,有的只留下标本和化石,有的还来不及发现就已消失。据科学家研究,20年前,生物灭绝速度大概是一天一个种。而今天,已达到每小时一个种,一年约有一万种生物灭绝。面对这一串令人瞠目的数字,鲟鱼不能不为自己未来的命运而担忧,祈望人类能对野生动植物予以更多的保护。今天,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已制定了野生生物保护法,并划定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许多野生动物繁殖保护站,人类已认识到这一地球赐予的遗产不能任其支出。事实上,如不节制开发,提供再生条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有人类的重视,鲟鱼的未来将是光明的。鲟鱼的繁殖条件将得到改善,家族将增加人工繁殖的新成员。鲟鱼有机会进入水库、湖泊、甚至池塘,成为新的养殖对象。我国的鲟鱼可能远渡重洋,到欧洲、美洲传播后代,外国的同类和异族也可能被引种到中国。古棘鱼类的后裔会更加兴旺发达,鲟鱼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人类对鲟鱼的研究,也将解开更多的未解之谜。我国将鲟鱼保护已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修建三峡水库使鲟鱼出了名,在1982年葛洲坝截流以前,每年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的中华鲟超过3500尾,如今不足500尾,锐减了70%。此外,葛洲坝截流前,从四川雷波帽水域到重庆木洞水域800公里长的江段,有16处中华鲟天然产卵场,如今只在葛洲坝下游30公里的江段发现1处天然产卵场。所以,保护鲟鱼被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目前,在长江上游的湖北和下游的上海分别建立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设立中华鲟研究和繁殖中心,加强环境资源的监测,限制排污和捕捞,并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回长江,试图增长并保持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新闻界大量报道鲟鱼们的消息,许多国内外朋友都来繁殖场观赏鲟鱼。港、澳、台同胞、华侨、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