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康公高山之葬
齐康公高山之葬
?
?
芝罘岛的之罘山上(也称老爷山),有两座呈东西对峙的山峰,山峰又各由一个突兀而起山崮构成。山崮之下,一道不足百米的山梁,将两峰联成一体。东边一座山峰海拔291、4米,西边一座山峰海拔290、8米。登上任意一个山峰,不仅能让人一览无余地领略之罘、福山和开发区三区的风光胜景,还能令人深刻体味一番“此山高,踏着此山望彼山,彼山更高”的奇妙感觉。
之罘山位于西边那座山崮,据称就是战国时期齐国姜氏政权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的墓葬所在地,俗称“康王坟”。
齐康公何许人也?齐康公祖上是西周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他本人则是战国时期齐国姜氏政权体系中最后一名国君,也即“姜齐”的亡国之君。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曾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姜太公因协助武王推翻商纣王朝,“封师尚父于齐营丘”。由他之手,建立了跨越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达七百多年的齐国基业。
按照《史记》“十二诸候年表第二”推算,太公建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国都营丘,后迁薄姑,再迁临淄。自太公吕尚—丁公吕级—乙公吕得—癸公慈母,世袭传位至齐康公吕贷时,齐国共传有31代吕氏君王。
齐康公吕贷(或称姜贷),生于公元前455年,是齐宣公吕积之子,公元前404年即位齐国国君,在位18年。公元前386年,被齐国大夫田和废为庶人,“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公元前379年死亡,享年76岁。
齐康公被废之后究竟居住那处海滨,太史公的《史记》语焉不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之罘是齐康公被废之后唯一居住地版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之后,旅游热的兴起,齐康公似乎成为各地热门的香饽饽,其居住地又先后生出了临淄版本和长岛版本。
临淄的版本,引用《临淄区志》的记载言之凿凿,指称康公墓在齐陵聂仙村西北,西依淄水。封土基本呈圆形,墓高13米,直径近30米云云。仔细分析,如此规模之大的墓葬,距海滨又那么之远,并处在田齐君王都城之侧,无论如何也难能与被废为庶民的齐康公扯上关系。
长岛的版本,主要依据的是长岛所处的海岛环境,言称完全具备史书上记载“迁康公于海上”的“海上”特点,故推而论之,康公墓应当座落在长岛。依此继续类推,崆峒岛、养马岛、黑驴岛都可以作为齐康公的葬身之地。故长岛版本的依据苍白无力,难避牵强附会之嫌。
齐康公废黜之后居于之罘的版本,流行由来已久。有关康公与其拗拧儿斗气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久传不衰。
“康公的后代拗拧种, 让他往西他往东,叫他撵鸡他撞钟,终生听爹一句话,将爹葬在高山顶”的坊间俚语,在山东、特别是在胶东,至今依旧是家长教育不听话子女的典型教材。
齐康公与其拗拧儿斗气的故事梗概是:康公只有一个儿子,但儿子行为怪僻,生性倔犟。在康公的有生之年,他叫儿子往西走,儿子必定往东去。父子之间,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拗拧儿子绞着劲儿与康公对着干。
齐康公被田和废为庶民之后,据传居住在现芝罘区的宫家岛附近。为了重新燃起“姜齐”东山再起的希望之梦,康公生前遍请风水大师为自己选择死后葬身的墓地。最终选择“秀丽之山数扇锦屏遮阳主,幽阳罘水一条玉带束梁王”闻名的之罘山阳坡之下一处宝地,作为自己死后安葬的墓地。
为了实现自己死后能够安葬在他选择墓地的愿望,康公生前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把拗拧儿子带到自己所选择的墓地前,煞有介事指着北面的之罘山巅峰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就把我葬在那山顶上吧,让我与这高山永世共存!
齐康公指山为葬的本意,是企盼儿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能把自己能葬在山坡之下。
世事难料,人算不胜天算。待到康公去世之后,他那位拗拧儿却有一时良心发现,竟然一反常态地遵从他老子的所谓临终遗嘱,真的把康公葬在了山顶上,成为流传千古的笑谈故事。?? ??笔者多次于秋冬季节登上之罘山西面主峰,实地考察过康公墓周边环境和世人传说中的康公墓葬所在地。???? 康公墓所在的山巅,四周全是麻黄色岩石叠加而成的石崮。东面方向有一条勉强容人攀登的陡直小径,南北与西面方向均是险不可攀的悬崖峭壁。除墓穴封土堆上长有丛生的野草,并伴生几株带钩的野棘之外,其余岩石山体之上,几乎都是寸草不生之地。人临其境,联想康公身世故事,除了感受世事苍桑之外,也令人内心陡生几分凄凉。??? ?笔者也曾多次尝试与逝世两千多年的康公进行对话,试图把他死葬高山之迷弄个明白。思想深处总是觉得齐康公高山之巅的墓葬故事,不只是世人口头传说故事那么简单,也并非是康公拗拧儿子一时良心发现,竟然就会成就了齐康公葬于高山之巅这段离奇故事。?? ??无论如何,齐康公的高山之巅墓葬,是他开历史独特墓葬形式之先河,为人类文明有史以来墓葬形式之别具一格,以至于事发近乎25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齐康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亡国之君之一,也是春秋战国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