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酶学复习课件学习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酶学 第一章??? 酶学概论 酶学(Enzymology):是研究酶的结构、性质,酶的反应机理和作用机制,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的一门科学。 食品酶学(Food Enzymology) 是酶学的基本理论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的科学,是酶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食品工业中常用酶的性质、结构、作用规律以及其在食品加工、贮藏保鲜、发酵、食品分析、功能食品及食品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酶学与酶工程发展简史 一、酶学研究简史 1. 不自觉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 夏禹时代(距今4千年)— 酿酒 公元十世纪 — 豆类制酱(豆豉、豆酱)、制饴糖 2. 酶学的产生: 消化与发酵现象 (1)消化 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Spallanzani 的山鹰实验。将一块生肉塞进一个上面布满许多孔眼的金属小管子里,迫使山鹰吞下小管。一段时间后,小管依然完好无损,但是管中的肉不见了,只留下一些淡黄色的液体。 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 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为 19岁的法籍加拿大人圣马丁治疗枪伤,在圣马丁的胃部和体表之间遗留下一个永久性的瘘管,吃饭后会有液体从瘘管中流出来。博蒙特请圣马丁住在他家里,从瘘管中吸取胃液,观察它对各种食物的作用。 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获得胃蛋白酶。 胃是靠酶来消化食物的,胃本身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那么酶为什么没有将胃消化掉呢? (2)发酵 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 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 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diastase)。 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分离出一种能溶于水和稀酒精、不溶于浓酒精、对热不稳定的白色无定形粉末。这些粉末像麦芽本身一样,能将胶状的淀粉转化成糖,主要是麦芽糖。把它与淀粉共同加热到65~70℃ ,淀粉迅速分解为糊精,加热到 100℃ ,它则会失去对淀粉的水解作用。 1878年,德国科学家William Kü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希腊词“en” ,即英文的“in”,“zyme” , yeast即酵母 小插曲 19世纪,Pasteur和Liebig学术长期争论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Pasteur认为没有生物则没有发酵。 德国化学家Liebig认为发酵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提出发酵过程中酵母起着机械作用。认为在酵母发酵混合物中腐败的东西发出某种振动,使糖原子被置换,它们重新排列,形成了乙醇和二氧化碳。这种观点把酶看成与化学催化剂完全相同的物质,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胃蛋白酶的命名者施旺认为,酶的作用与生命活动有关。 此争议由德国学者Buchner兄弟于1896年解决。 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Buchner兄弟的试验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3)酶学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 ①酶的化学本质 德国化学家R.Willstatter的错误观点。 1915年, 阐明了在绿叶细胞中以三比一的量存在的叶绿素A及B,都是镁的络合物, 发现植物色素和叶绿素的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奖。由于他不能将酶提纯而错误地宣称酶不是蛋白质。于不能将酶提纯而错误宣称酶不是蛋白质。 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独臂学者” Sumner(萨姆纳)博士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Urease)结晶,并证明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 1930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Northrop分离得到了胃蛋白酶(pepsin)、胰蛋白酶(trypsin)、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结晶,确立了酶的化学本质。 ③核酶的发现 1982年,Thomas R.Cech等人发现四膜虫细胞的26S 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接功能,将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称为核酶—Ribozyme。 1983年,Altman等人发现核糖核酸酶P的RNA组分具有加工rRNA前体的催化功能。而RNase P中的蛋白组分没有催化功能,只是起稳定构象的作用。 核酶的发现,改变了有关酶的概念,即“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RNA),即生物催化剂。 酶分两大类: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P酶) 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R酶) 二、 酶工程研究简史(应用研究) 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得到淀粉酶,开创了酶技术走向商业化的先例。19世纪上叶,酶技术逐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