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检测: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
1.“林则徐率先提倡、实践的‘师夷’之说……是近代中国逐渐生成的‘新文化’的起点。”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上述结论的是( )。
A.组织专人编译西方书报 B.编辑《四洲志》等书籍
C.委托魏源编《海国图志》 D.领导军民抗击英国侵略
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A.西方历史地理知识B.西方各国政治制度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3.梁启超在评论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总结传统科技 B.诞生近代科学 C.介绍、研究西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4.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
5.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 )。
A.张之洞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张之洞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张之洞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张之洞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6.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7.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革命的指导思想存在缺陷 D.传统文化压抑和扼杀人性
8.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变化,其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民主革命指导思想走向科学 D.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0.观察下列两幅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主题应该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理论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13.《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 1 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 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
14.下图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它能够说明的问题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15.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