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雨水集蓄工程在浅山干旱区的地位和作用.doc

浅析雨水集蓄工程在浅山干旱区的地位和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雨水集蓄工程在浅山干旱区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雨水集蓄工程在浅山干旱区的地位和作用 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李陆基 摘 要 浅山干旱区实施雨水集蓄工程,集蓄天然降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既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实践证明,雨水集蓄工程完全符合浅山干旱山区实际,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 浅山干旱区 集雨工程 作用 秦安县地处甘肃省天水市北部,辖3镇19乡,总人口59.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9万人,总面积1601.6km2,耕地面积160万亩。年平均降雨量在500mm左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250—1540mm,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867m3,还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一半,较全省还少24.8%,比国际公认的人均最低需求1000m3的标准还低13.3%,属严重缺水地区。因此,要改变浅山干旱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 1 浅山干旱区的基本特征 1.1 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降水不足,供求错位、蒸发量大、降水损失严重。一是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极小,调节能力差,补给不足且与地表水交替强烈,除极少部分可供人畜饮用外,基本无开采意义。地表水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且多以洪水出现。二是降水总量供给不足。据气象资料统计,从1949年—2000年52年中,干旱年份达43年,占82.6%。其中严重干旱年份32年,占干旱年份的61.5%,比较干旱年份达11年,占干旱年份的21.2%。三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3—4月份(春播期间)降水仅为49—57mm,占年降雨量的10%左右,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与人畜饮水、农作物需水之间失衡与错位;四是降水利用率低,据测算,年降雨有10%—15%白白流失,65%—70%无效蒸发,仅20%—30%得到了利用。 1.2 山大沟深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这类地区属陇中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在1200—1800m之间,山大沟深坡陡,植被稀少,蓄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沟壑密度达2.1km/k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213T/km2,径流模数12.6万m3/km2,土壤侵蚀量5894.86万T; 1.3 土地脊薄,经济结构单一。在干旱生态环境条件下,经济结构以粮食种植业为主。虽然在长期的干旱农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以传统旱作农业技术与梯田建设、地膜覆盖、科学施肥、模式化栽培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科学技术体系,但由于缺少水利工程项目,所以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水分供求不足和错位的矛盾。农业生产仍处在“种多种少在于人,有收无收在于天”的境况之下。 1.4 人畜饮水困难。一是人畜饮水主要依赖山间小溪,且远离村庄,一般取水点离村庄的垂直高度都在200m以上,2km之外。一遇干旱年份,山泉小溪干涸,就得翻山越岭到十几公里甚至二、三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取水。干旱最严重时,每立方米水价高达100元左右。1997年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造成11个乡镇人畜饮水困难。驻地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都靠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拉水来维持日常生产、生活。 2 雨水集蓄工程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2.1 现状 集蓄天然降水解决干旱缺水,是浅山干旱区人民群众迫于生计、适应自然,同严酷的条件不懈斗争的产物。历史上,天水一些地方,诸如秦安县的西北部边远山区的农户就有饮窖水的习惯,但那时的水窖多为小土窖,质量差、规模小、寿命短、卫生条件差,只可解燃眉之急,不足以解决人畜长期饮水困难,更谈不上用于农业灌溉。从1995年实施雨水集蓄工程以来,在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的困难饮水地区实现了户均一眼水窖,,兴建雨水集蓄工程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欢迎和接受,政府每年都把它列为给群众办的实事之一狠抓落实,大力推广。 2.2 特点 集雨水窖工程,与传统意义上的水窖相比较,有以下特点:一是工程效益目标由原来单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向大面积发展集雨节灌农业,特别是高效农业扩展;二是集雨方式由单一的屋面、庭院集雨向公路、农路、汇洪沟道、梁峁坡面及人工硬化集流场等多形式扩散;三是水窖容积由小向大扩展,过去主要以15—20m3为主,现在则为30m3、45m3、60m3、甚至100m3、200m3的水窖。其形状由单一暖瓶内胆式向球形、方形、椭圆形以及群窖串窖发展;四是建窖材料已由过去的红粘土发展成为混凝土、加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不断提升;五是在提水设施和用水方式上,由人提、车拉,点浇点灌向手压泵,电动泵直接入户,微、滴、喷、渗灌等高效节灌发展;六是集流水源由单一的集蓄天然降水向集蓄雨水与集蓄山间小溪、井渠灌溉尾水相结合,重视水资源的全面收集和适时利用;七是施工方式由原来的沟槽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