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汉代官方儒学的社会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汉代官方儒学的社会思想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型时期,更是儒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黄老之学不可长用,汉武帝便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第一节 《礼记》的社会思想 一、 关于《礼记》一书 儒家的经典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经”,一类是“传”,一类是“记”。“记”是用来对经文进行注解,说明和补充的资料。 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人,为汉尚书仆射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后人纪念其人建有郑公祠。 二、 论礼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 (一) 何谓“礼” 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礼记》的作者将汉初及汉代以前的儒家的礼论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何谓礼?我们从《礼记》中可以看出礼有多重内涵。 (二) 论礼产生的基础 第一,礼效法于天,是天地、万物自然秩序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 第二,礼的产生是出于改造人情的需要,也就是“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 第三,礼起源于原始的祭祀等风俗习惯及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三) 论礼的社会功能 首先,表现在维护国家机器运转方面,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第二,表现在维护社会秩序,明确等级关系方面。 第三,表现在规范人们的言行方面。 第四,表现在节制人的自然性而焕发人的社会性方面。 第五,表现在区分人与动物方面,“礼义”是根本标志。 第六,对人的教化方面,礼有潜移默化,防微杜渐之功。 三、 论乐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 (一)何谓“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乐(yuè,月)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 四、 论理想社会模式 《礼记》中所载孔子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大同,小康,乱世三种阶段。孔子说小康之治,数禹,汤,文,武,周公为六君子,其意谓小康之治,至此而终;禹之前乃大同,周公之后乃乱世。由此说来,小康社会大概存在于夏禹到西周时期。 与《礼记》相对应的,还有《春秋》的三世之说。大概是将春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为乱世,二为升平世(相当于小康),三为太平世(相当于大同)。 第二节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人,其生卒年月《汉书》本传语焉不详,苏兴作《董子年表》,认为他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年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一、 人性论与欲望论 董仲舒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子的“性恶论”。从阴阳学说出发,他主张人性由天道决定,既然天有阴晴,人性并不是全善全恶的,包含着善与恶两种成部分。 二、论社会规范 董仲舒认为,道德伦理规范是人类所特有的。这关乎人是否能组织胜于鸟兽的合理社会,过安和乐利的社会生活。 三、论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 董仲舒是一位行为端正、颇富正义感的学者、思想家。他耳闻目睹当时政治上的酷吏统治、经济上的贫富悬殊、社会上的劣风败俗、伦理上的薄情寡义,看到村野农夫过着猪狗一般的生活,就产生出无限的恻隐与义愤。 四、理想社会构想 汉代政治、文化大一统的社会现实,方便了董仲舒在天人合一、古今同贯的广阔背景上,整合有史以来的各种典制、文献和传说,构建他的理想社会模式。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社会思想 自汉武帝时代以来,儒学思想成为国家所崇信的学说,居于社会政治发展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得到士大夫阶层的完善。但是,士大夫阶层在诠释和研习经学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抱负和主张,既有对天下秩序的认识,也有超出统治者预期的地方。 一、道德管理的理想社会模式 自从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社会政治治理原则之后,对社会进行道德管理是儒家的一贯传统。相对于行政技巧、政策和刑法等,儒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