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三语文 渔父复习课件 苏科版.pptVIP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语文 渔父复习课件 苏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 父 《楚辞》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郑建刚 * * 文学常识 1、《渔父》 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 2、 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代表作品:《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九歌》、《天问》、《九章》等。 3、《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因篇中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故名为《楚辞》,主要收集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为《离骚》,后人所讲的“骚体”就是得名于屈原的《离骚》,又称为“楚辞体”。 * 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渔父 憔悴 枯槁 淈 餔 歠饮 醨 汶汶 皓皓 莞尔 鼓枻 濯 * 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行 故 见 举 安 遂 颜色 形容 沐 浴 * 行:行走 故:原因 举:行为 安:怎么 遂:于是 见:渔父见而问之(看见) 是以见放(表示被动) 颜色 古义:脸色。如:颜色憔悴 今义:色彩 形容 古义:形体容貌。如:形容枯槁 今义:动词,描述。 沐 古义:洗头。 今义:一般与“浴”连用,指洗澡。 浴 古义:洗身。 今义:洗澡。 * 人物形象分析 1、本文涉及的人物有? 屈原、渔父 2、本文是采用什么手法、通过什么形式塑造人物的? 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 3、从第一次问答中可以看出屈原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 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 (导致被排挤、被放逐) * 4、第二次对话体现了屈原怎样的性格特征? 首先,渔父的问话为屈原的处境提出了解决办法—— 屈原,不同意渔父的说法, 原因——“安能……者乎? ” 做法——“宁赴……腹中。” 随波逐流 ——宁死也不愿从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6、第一节中描写了屈原怎样的外在形象?有什么作用? “屈原既放……枯槁”——潦倒到了极点 作用 ——把读者推倒了充满悲剧气氛的境地,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渔父的发问。 * 小结:本文描画了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刻画出屈原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为坚持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 分析文中渔父的形象? * 渔父是一个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气平和的人,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个高蹈遁世的隐者,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 拓展延伸: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 再 见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