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循行于脏腑组织间的络脉成为脏腑组织功能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脏腑借助经络系统发生着与其他脏腑的络属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中医学以五脏功能系统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最优化、模型化原则,客观、全面、动态地观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生命规律,以生克制化反映了五脏功能系统之间生理状态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协调关系,以表里相合说明系统内脏与腑之间的功能联系,并提出与形体官窍、四时环境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以整体观念为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发病上把疾病看作整体系统功能平衡失调的局部病变表现,不仅重视局部病变更重视由于整体系统功能平衡失调而引起的全身性证候表现。因此在治疗上不仅重视病变脏腑的辨证论治,更注重通过调整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状态以及因时、因地、因人的个性化差异化原则达到整合调节的治疗效果。络脉系统不仅在建立中医整体稳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从整体系统揭示疾病发生演变规律奠定基础,同时“络病证治”也必须吸收中医学整体、系统、恒动、辩证的理论特色,注重脏腑相关的络病论治亦即通过其他脏腑功能调节达到治疗目的。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在治疗时,除对所病脏腑进行调理外,还应根据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规律调整相关脏腑之间的功能失调状态。如传统中医根据五脏之间的相生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络病证治”,如滋水涵木即应用滋养肾阴药治疗肝络失荣同时可调节肝脏阴阳平衡失调状态,培土生金即补益脾气可助治疗肺络气虚,益火补土即温助肾阳可治脾络阳虚;又根据五脏之间的相克规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临床常用抑木扶土法即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此外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等法也可视病证与前述通络治疗配合应用。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由于脏腑表里相合,在脏腑络病辨证论治时也应考虑互为表里的脏腑功能状况,如连花清瘟治疗流感、抗SARS,方中配伍大黄不仅吸收前人瘟疫“下不厌早”的治疗经验,同时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腑即可泻肺清肺安肺,验之临床取得显著效果。 在运用络病理论指导病证治疗研究中也要充分注意脏腑相关的络病理论特色,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辨证治疗不仅要注意到心之脉络郁滞、瘀阻、绌急、瘀塞等不同病理改变,也应注意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影响,并从非病变局部的全身证候表现中分析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胸痹心痛的影响。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典范,其整体、系统、恒动、辩证的理论特色与思维方法对指导还原分析基础上综合分析具有明显优势。在络病研究中,以中医宏观整体理论指导微观还原分析研究,把高度综合与微观细分相结合,不仅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局部脏腑络脉病理改变,而且揭示脏腑相关的内在规律性,揭示非病变局部的全身性证候表现对疾病诊断的科学价值,把络病证候、脏腑络病辨证论治与脏腑相关络病论治有机结合,对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的“络病证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在脏腑相关络病论治研究中,要注意脏腑功能系统与“气络-NEI网络”、“脉络-血管系统”三大系统网络的关联性,循行于脏腑的络脉成为该脏腑功能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义络脉包括运行经气之气络与运行血液之脉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气血可分不可离的高度相关性又决定了气络与脉络两大系统网络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入探讨三大系统网络的相互影响对于阐明生命运动与疾病变化及防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既往研究中提出的“脉络-血管系统”概念把中医心血脉的传统认识与现代医学关于血管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起来,对认识“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共性发病机制与病理环节,并探讨继发的各种病变奠定了基础。而“气络-NEI网络”概念指出了中医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在多维立体网络系统、生命运动的稳态机制、整体系统的生命观、生命运动的功能状态研究、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等共性特征方面高度相似,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生物学语言如神经递质、神经肽、细胞因子、激素等,以及已经发现或将被发现各种调控机制如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调控网络、代谢网络等,也是气络在微观层次上实现其温煦充养、防御卫护、信息传达、调节控制作用的重要形式。 *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气血相关的络病理论特色也有利于从“气络-NEI网络”及其调控失常探讨“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通络方药的作用途径、作用环节、作用靶点。脏腑功能发挥需要分布在该区域的气络与脉络敷布气血,由此形成了三大系统网络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