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 发问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发问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发问的精神》:
字:释迦牟尼 jiā móu 潜修静想 qián 典籍jí
词:不足介意 蒙受其利 益见其真
选出论点:
1.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2. 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3.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4.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论证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字:丁肇中zhào 彷徨páng huáng
词: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彷徨
全文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字:模式mó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zī 汲取jí 锲而不舍qiè
词:模式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创意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灵感 推敲 锲而不舍
文章脉络:
【模拟试题】
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 )取 qiè( )而不舍 根深dì( )固 zī zī( )不倦
不言而yù( ) 持之以héng( ) 典jí( ) 不知所cuò( )
二.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试卷 卷宗 开卷有益 B. 间接 间谍 亲密无间
C. 强大 强调 强词夺理 D. 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三.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平淡无奇 日益丰富 蒙受其利 契而不舍
B. 格物至知 袖手旁观 轻而易举 一帆风顺
C. 彷徨无助 诚意正心 终身受用 一事无成
D. 寻根究底 不足借意 万世敬仰 运筹全局
四.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发问的精神》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破立结合,在正面论证中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 )
2. 《论求知》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培根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论说了求知的作用,求知的方法。( )
3.《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即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文中结合亲身经历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
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以对事例的分析引出论点,又选取典型事例论证论点。( )
五.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 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 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C. 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 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六. 加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先后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 。
1983年7月,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
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 ①②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①②
七. 阅读
(一)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不一样。我觉得,美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英语非谓语动词考查特点及解题点拨知识点分析.doc
- 九年级英语:unit 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单元测试(人教新目标版).doc
- 九年级英语预习unit 1(句型)译林版知识精讲.doc
- 九年级英语:unit 14 have you packed yet单元测试(人教新目标版).doc
- 九年级英语: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单元测试(人教新目标版).doc
- 九年级英语: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单元测试(人教新目标版).doc
- 九年级英语重点知识点人教版.doc
- 九年级英语预习unit 1(词汇)译林版知识精讲.doc
- 九年级语文 〈孟子〉二章 开明版知识精讲.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