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SAC的焊接凝固行为和微观组织.ppt

第一组:SAC的焊接凝固行为和微观组织.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铅锡银铜(SAC) 含铅钎料在电子行业中已应用了 50 余年,含铅钎料(主要是Sn-37Pb 和 Sn-40Pb)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主要由于其成本低廉,在一些操作环境下有较高的可靠性。 然而,铅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威胁非常大。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铅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金属铅受酸性物质的影响,转化成了离子铅,并渗入到地下水,进入人体后逐渐沉积到骨骼和内脏所致。 锡银铜自身所具备的优良的性能,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铅焊料的替代品。 焊接机理 如图所示的是焊接界面的反应机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 Cu 板中的 Cu 原子扩散至熔融的钎料中,与钎料中的 Sn 反应生成 Cu6Sn5,随着 Cu 原子的增加会Cu3Sn 化合物出现,这是因为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中的 Sn 远远多于基体中的 Cu, 最初形成的 Cu6Sn5 将会转化成 Cu3Sn。扩散除了在基体中的体扩散之外, 也不能忽略沿晶界和界 面的扩散。 * 关于SAC的焊接凝固行为和微观组织的读书报告 组长: 1200150111 龚似明 组员: 1200150103 黎惠侦 1200150105 谭丽娟 1200150109 陈欣 1200150110 邓志彬 1200150113 黄坚儒 SAC三元合金的选择 在 SnAgCu 三相合金基础上,如果添加 In、Bi、Zn 等一种或两种元素,可以降低合金系的熔点。虽然四元或五元金属合金可以大幅度降低固相温度,但对降低液相却是无能为力,因为大部分四元或五元金属合金都不是共晶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形成不同的微观组织,相应对合金元素成分间极其精确的平衡、冶炼工艺、回流焊温度的要求比三元金属系统高;此外,四元或五元金属合金成分易发生变动,因此熔化温度也会变,同三元合金相比,要想在焊膏内的锡粉中实现质量的一致性,其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将大的多;另外,合金系统的复杂化使循环再生过程变得范围外,主要考虑SnAgCu 三元合金系统。 在 Sn-Ag-Cu 合金中, Ag 和 Cu 几乎不能固溶于β-Sn 中, Cu 是以棒状组织 Cu 6 Sn 5 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 Ag 是以微细或粗大的板状 Ag 3 Sn 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 在 Sn 基体上分布着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 枝晶组织为β-Sn 初晶, 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Ag 3 Sn 的二元共晶和Cu 6 Sn 5的二元共晶, 针状或短棒状的是Ag 3 Sn 与β -Sn 的共晶, 球状或盘状的是Cu 6 Sn 5 与β-Sn 的共晶组织,而且这些金属间化合物的量少。 锡银铜的微观组织 锡银铜的微观组织 Sn-Ag-Cu 系焊料合金本身具有细小的共晶组织。在焊料/ 基体界面上,Sn-Ag 合金在铜基体上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且近铜侧为很少量的 Cu 3 Sn 相,近焊料侧为 Cu 6 Sn 5 相,银几乎不进入金属间化合物层。 焊料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铜界面形成扇贝状金属间化合物薄层, 铜在焊接初期对金属间化合物形核有贡献,所以含铜的焊料金属间化合物厚度稍大一些,对电子元件的可靠性是有利的。铜的加入在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前期促进形核,后期阻碍晶粒长大,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但过厚的金属间化合物也可能导致焊料组织脆硬性,造成不利影响) 。观察到的几种 Sn-Ag-Cu无铅焊料的显微组织如图 1 所示,主要由富 Sn 相(黑色区域)及其共晶组织构成,其中二元共晶组织包括 Ag 3 Sn+β- (Sn) 相和 Cu 6 Sn 5 +β- (Sn) , 三元共晶组织为β- (Sn) +Ag 3 Sn+Cu 6 Sn 5 ,共晶组织均匀分布在 Sn 基体上。添加 Ag 所形成的 Ag 3 Sn,因为晶粒细小,并且是稳定的化 合物,而且 Ag 几乎不能固溶于 Sn,加上高温形成的 Ag 3 Sn 即使放置在高温环境中也不容易粗大化,对改善机械性能有很大贡献。 锡银铜的微观组织 对比1号和7号焊料 ,可以看出当 Ag 含量达到 3.8%后, 白色区域的组织明显变大。 这是因为在焊料中银会与锡反应形成板状的 Ag 3 Sn相,在再流焊的熔化过程中快速长大,而且银含量越高,板状的 Ag 3 Sn 相越大越多。银含量为 3.8% 的合金在减小焊后冷却速率时,大板状的 Ag 3 Sn 相可穿过整个焊接接头的横截面,严重影响了接头在承受热应力时的力学性能。 研究报道低银焊料合金在任何冷却速率下都不会形成大板状的 Ag 3 Sn 相, 另外银含量的增加使焊料在热循环过程中晶粒粗化, 同时还使强度降低, 而且对疲劳和冲击韧性也有不良影响。 这也说明了低银焊料的可靠性比高银焊料好。 随着 Cu 含量的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