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频电子线路课件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电子线路 华侨大学 信息学院 吴丽丽 1.绪论 1.1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1.2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1.2.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 1.2.2 无线电信号的产生与发射 1.2.3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 1.3 通信的传输媒质 1.1 无线电发展简史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创造莫尔斯电码,开创通信的新纪元。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为后来的无线电发明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能够直接将语言信号变为电信号沿导线传送。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以卓越的实验技巧证实了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 1895年马可尼首次在几百米的距离实现电磁波通信,1901年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通信。 1904年,弗莱明发明电子二极管,进入无线电电子学时代。 1907年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三极管,用它可组成多种重要功能的电子线路。 1948年肖克莱等人发明了晶体三极管,它在许多方面已取代了电子管的传统地位。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将“管”、“路”结合起来的集成电路。 1.2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人类利用电能传送信号的最初形式是电报,而莫尔斯发明电报时,创造的莫尔斯电码,可以说是“数字通信”的雏形。 1.2.2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 1.2.3 无线电信号产生、发射与接收 完成无线电通信,必须产生高频率载波电流,再将所需信号“加到”载波上,馈送至天线发射,接收端采用天线将收到的电磁波转变为已调波,在从已调波重检出原始信号。 高频部分 主振:用来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缓冲: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倍频:将频率提高到所要数值 低频部分 末级低频功率放大器也叫调制器,为受控放大 调制: 可变的参数有3个: 振幅A ; 频率: 相角: 因此调制有三种方式: 1.调幅:载波的频率、相角不变,幅度按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调频:载波的振幅不变,瞬时频率按信号规律变化; 3.调相:载波的振幅不变,瞬时相位按信号规律变化。 天线接受到的微弱高频信号,经一级或几级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送入混频器与本机振荡器所产生的等幅振荡电压相混合,所得到的输出包络线不变,频率变为二者之差(或者和),称为中频再经中频放大后送入检波器得到包络信号,送至低频放大器最后推动扬声器。 1.3 通信的传输媒质 根据传输媒质的不同,分为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1.3 通信的传输媒质 双线对电缆(double wire Cable)由若干对双线组成电缆,每对线是一个传输路径。主要用于频率比较低时的载波电话和低速数据通信。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解决频率升高而产生的趋肤效应,导线电阻增加,辐射损失上升的问题。电缆外面的金属外套有屏蔽作用,减少信号沿电缆传输的衰减。 光纤(Optical Fiber)工作频率极高,信息容量大,衰耗低。 自由空间 无线电通信的传输媒质 * * 图 1.2.3 通信系统框图 信号源 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 传输信道 收信装置 通信系统是指“电通信” ,包括移动通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雷达、遥测、遥控等。 此过程称为“调制” 倍频 高频放大 调制 话筒 声音 发射 天线 音频放大 高频振荡 缓冲 调频、调相统称调角 图 1.2.11 超外差式接收机方框图 图 1.2.3 通信系统框图 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 传输媒质 有线 电视网 广播网 电视机 收音机 局域网 计算机1 计算机2 *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