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训莫轻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字之训莫轻看

一字之训莫轻看 [作者]? 栾锦秀?? 江苏扬州市弘扬中学 [内容]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前人对古籍训诂的基本要求。我看首句最为重要:字惟能求其的训,句方能得其确诂。今天,我们在古文训释中,对句中一些关键字更应特别注意,力求作出确诂,否则就会似是而非,有悖文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瞻前顾后,纵横联系,精心选择其义项,切不可望文生义,等闲视之。下面举例以明之: 一、一字之训,有关人品(1)例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译文: A.我这个浅陋低贱的人,不知道将军竟·宽·宏·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B.我这个浅陋低贱的人,不知道将军·胸·怀·宽·宏到这样的地步啊! (3)分析:例句中的“宽”是关键字,“之”的训释亦不容忽视。译文A“宽”训“宽容”,当然可以。“之”训“我”亦可,“之”表自称课本中即有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亲数存之”课本译为“屡次亲自来慰问我”,“之”正训“我”。译文B“宽”训“胸怀宽容”。《汉语大词典》“宽”的第二义项为“度量宽宏”,又释“度量”为“器量”,释“器量”为“胸怀”,故“宽”可训“胸怀宽宏”。“之”字视为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未译。 孤立起来看,两句译文似均无不可;联系上文看,则优劣可见。须知廉颇是因为听到了蔺相如的这番话——“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为蔺相如胸怀赵国,放眼强秦,不计荣辱的爱国情操和人格力量所强烈震撼,在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巨大反响,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与升华,这才说出了“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句肺腑之言。如果将蔺相如对廉颇的退让仅理解为对廉颇个人的宽容,廉颇也正因此而幡然悔悟,负荆请罪,那对廉、蔺二人的人品、人格均大为贬损,亦有悖太史公的文旨文心了。 二、一字之训,有关文理(1)例句: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 (2)译文: A.我·固·执·地笑笑,不相信。 B.我·仍·旧笑笑不相信。 (3)分析:例句中的关键字为“固”。译文A训“固执”,“固”有此义项,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二“固”皆“固执”之意。译文B训“仍旧”,“固”亦有此义项,《汉语大词典》“固”(13):通故。①旧,仍旧。课本“故”训“仍然”的,如《赤壁之战》:“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课本注:故,仍然。“仍然”与“仍旧”同义。 仅就两句译文来看,则轩轾难分,故须从文理上揣摩。此句与首段“是说也,余尤疑之”句一脉相承,文理相通。苏轼对李渤以击石所发出的“激越”之声来证明石钟山命名的缘由尚且“疑之”,更何况小童击石所发出的乃“石空石空”之钝响,与钟声大相径庭呢?他当然仍旧“笑而不信”了。这“不信”乃因其确不可信,更不可信,并非可信而不信,应信而不信,有何“固执”可言?苏轼又怎会用“固执”这样的贬词来糟塌自己呢?可见译文A不可取,译文B庶乎近之。 例句中的“固”虽为常用文言虚词,但“仍旧”却非其常用义,众多词书亦无此义项,故对例句有多种误译,如译为“我坚持原先的看法,笑笑不相信”(此为“增字求训”),译为“我本来就不相信,于是笑了笑”(此为“绕曲求解”),译为“我姑且笑一笑,并不相信”(译文“扌干格难通”),以上译文“固”分别训“坚持”“本来”“姑且”,这些义项虽为“固”所有,但均不适用于例句中的“固”,张冠李戴,削足适履,岂能无疵?笔者惟见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选读》)将此“固”注为“仍然,还是”,甚是。可见一字之训,确非易事。 三、一字之训,有关分寸(1)例句: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2)译文: A.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啊! B.不能说·没·有五个人的·一·份功劳啊! (3)分析:例句中关键字“非”,译文A训“不是”,此乃其常用义,人所习知。译文B训“没有”,“非”的这一义项,众多辞书皆有,课本中亦屡见,如《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非异也”课本译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非”即训“没有”。 乍一看,似乎两句译文相似,细一推敲便可发现问题了。译文A说“不能说不是五个人的功劳”,岂不等于说“就是五个人的功劳”吗?显然夸大失实,分寸不当。从文后所录《明史·周顺昌传》可知:苏州人民这次的反阉斗争“不期而集者数万人”,规模十分宏大,五人不过是斗争洪流中的几朵浪花。再看这个完整的长句:“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分明指出:斗争成果之所以取得,乃由“吾郡之发愤一击”,即由于全体苏州人民的英勇斗争,怎么会出尔反尔,又说全是五人之功呢?再说大阉之有所收敛及“投缳道路”,乃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