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汉赋[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穆富贵。一生官职低微,但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本传)。王莽称帝后,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人牵连,即将被捕,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少好学,喜欢相如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成帝时,有人称其赋似司马相如,被召入宫,侍从成帝游猎,模仿《子虚》、《上林》作《长杨赋》、《羽猎赋》、《甘泉赋》、《河东赋》四大赋,歌颂汉朝声威和皇帝功德,结尾归于讽谏,从而使汉大赋创作走上了模拟、因袭的道路。然其赋也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后世的模拟者,如《长杨赋》、《羽猎赋》均写得流畅而有气魄,较之相如不为逊色,与相如并称“扬马”。 《汉艺志》载扬雄赋12篇,今存9篇。除歌功颂德的大赋外,还有几篇抒发情怀,对现实政治表示不满的赋,如《解嘲》、《解难》及别具一格的《逐贫赋》。 《解嘲》写其不愿趋炎附势去作官,而自甘淡泊去写《太玄经》。·《解难》志在说明《太玄经》写得艰深的用意。此二篇系模仿东方朔作品而成,写得挺拔有力。 《逐贫》述志之作,表明自己安贫乐道的人生观。多用四字句,诙谐幽默,含意深刻。然多沉闷的心情。 扬雄一生著作丰富,然多出于模仿。晚年潜心于经学。·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古奥难懂。并著有《方言》一书,该书在经学和语言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游国恩:“扬雄实为西汉文学之殿军” 五、班固。东汉初年著名的辞赋家,著有《两都赋》、《幽通赋》、《答宾戏》等。以《两都赋》最为有名,昭明《文选》将其列为大赋第一篇。东汉建都洛阳,当时关中父老想迁都长安,班固因作此赋以谏。篇中假设西都宾与东都主人二人对话,西都宾向东都主人夸耀长安的繁荣,宫苑的富丽,遭到东都主人的责备,于是,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斥之论,表现了提倡、歌颂法度的主题。赋中大量运用有关长安、洛阳的历史、地理材料作为题材;结构上模仿《子虚》、《上林》,然又有所不同,铺排中笔力遒劲,风格典雅华丽。 描写注重事实,夸饰成分减少;更多运用骈偶句式,散文句减少了。创立了京都大赋一体。 在《两都赋》中,作者一改传统表现手法中“讽”与“劝”篇幅相差悬殊的结构模式,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作者的主张、见解十分自然地融入对东都各方面事物的陈述中,表现出他较为进步的京都观。这是他对赋的艺术表现和篇章结构关系的重大突破,也是他推动汉代文学思想发展的可贵贡献。 六、张衡(78—139)。字平子,河南南阳人,通五经,贯六义,东汉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安帝闻其善术学,招拜郎中,后作过尚书郎、太史令之类的官,其中以做太史令最久,前后10余年,科学上的贡献如浑天仪、地动仪即完成于此时。与其科学思想相联系,曾上疏反对谶纬迷信。顺帝永和初年(136)出任河间相,永和四年卒。张衡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勤敏之人,一生不耻俸禄之少,而耻智之不博。其主要贡献在科学上,但文学成就也很大,主要作品是赋和诗。 《二京赋》(即《西京》、《东京》)约8000言。据《后汉书》本传,张衡对班固《两都赋》“薄而陋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同样赋长安、洛阳之事。为出人头地,其不得不“逐句琢磨,逐节锻炼”。《二京》比起《两都》,描写范围更广泛,描写对象更具体、详细。《两都》描写止于京都之形胜、台馆、宫苑、物产及西汉帝王的腐朽生活。《二京》除此以外,还兼及城郭宅第、王都货殖、郊礼之仪、朝会之礼,游侠、求仙、百戏、大儺等,莫不形诸笔端。铺叙夸张既较班固为甚,篇幅也更长,以规模宏大成为京都大赋的长篇极轨,亦被认为是京都大赋的绝响。是研究文献学的重要资料。 张衡还有一些抒情小赋《思玄赋》、《归田赋》,一扫前人铺采摛文、堆砌、模拟风气,用平浅、清洁的字句,潇洒自如地描写自己的情怀、田园的情愿、潇洒的生活。 《归田赋》是我国赋史上第一篇以描写田园生活和乐趣为主题的抒情小赋,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辞赋由体物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表现作者在宦官专权、宦海沉浮中退归田园,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意境清新、恬淡,开抒情小赋之先河。 七、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甘肃天水人,大约与蔡邕同时。其为人恃才傲物,落拓不羁,在当时颇有声名,终其身位不过郡吏。其赋留存至今的不多,仅3篇,《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等。《穷鸟赋》以穷鸟自喻,感谢友人拯救之恩,抨击危机重重的腐败现实。《刺世疾邪赋》为其代表作,表现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不满,批判锋芒激烈,“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亡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感情强烈,在汉赋中很少见,具有东汉党人的婞直之风。该赋篇末还附有2首五言诗,也能切中时弊,愤世嫉俗、慷慨激昂,不愧为五言诗中的佳作。 八、祢衡(173—199)。著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