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疹性疾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_培训课件.pptVIP

出疹性疾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_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因:婴儿保留母体免疫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特征:潜伏期长21-28D,症轻、疹轻。 轻型麻疹: 异型麻疹: 原因: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6m-6y.接触自然麻疹或再接种麻疹灭活疫苗。 特征:前驱期高热,无Koplik‘s spots,2-3天后出疹,皮疹由四肢末端向躯干面部发展,为多型性,常有水肿和肺炎。 重型麻疹: 原因:毒力强,体质弱,严重继发感染。 实验检查 仅用于不典型的疑难病例,或久无麻疹地区的首发病例的确诊 血象:WBC降低,淋巴细胞增高。 血清抗体:早期和恢复期IgG抗体效价增高4倍。 IgM抗体(+) 诊断要点 ●有麻疹病人接触史 ●主要症状发热,伴流涕、流泪畏光 ●眼结膜充血、koplik’s spots ●皮肤斑丘疹,具有麻疹皮疹的特征 ●血象 WBC降低,淋巴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传染性皮疹的诊断 风疹 水痘 幼儿急疹 猩红热 非传染性皮疹的诊断 药物性皮疹 荨麻疹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风疹 有风疹接触史。 全身症状轻微,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发热1~2天后即出皮疹, 先面颈,一天内遍布全身,但手足心无皮疹。皮疹初起为散在性充血性淡红色斑丘疹,类似麻疹,以后躯干背部皮疹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持续3天左右消退,无色素沉着。 水痘 水痘接触史。多见于6个月至6岁,传染性很强。 起病急,发热、全身不适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皮疹特点:红色小斑疹和丘疹,几小时或1日后变成圆形疱疹,大小不一,皮疹分批出现,水疱浆液清亮,渐渐水变混浊,痘周围发红、发痒,2~3天水痘变瘪结痂。 同一部位可看到丘疹、斑疹、疱疹、结痂。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叫“婴儿玫瑰疹”,见于6个月至2岁。 ●突然高热,3~4天后体温自然骤降,热退疹出。 ●皮疹为散发玫瑰斑点或斑丘疹 ●初发于颈部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面部和膝以下皮疹较少 ●经过1~2天完全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非传染性皮疹的诊断 1、药物性皮疹 常见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 特点:出皮疹时有发热、全身不适 皮疹多形性 非传染性皮疹的诊断 荨麻疹又叫“风疹块” 食物(鱼、虾、蟹、贝壳类、食用菌类等)、虫咬、花粉或化学粉尘吸入,或因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而引起。 特点:皮肤痒,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有的反复发作,成批发生。 非传染性皮疹的诊断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发热,唇破裂、发红,手指脚趾有硬性水肿 ● 2~3天,斑丘疹或充血性红疹,误为“麻疹”或“猩红热”。 ●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指(趾)端皮肤有脱皮。 治疗原则 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 1、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10天。 2、房间内保持安静,患儿避免直接吹风。 3、足量水份和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不忌嘴(恢复期可慢慢增加营养食品)。 4、保持口、眼、鼻清洁。 对症治疗: 1、高热时应用小剂量退热剂或物理降温,防止体温突然下降使麻疹皮疹骤退而出现并发症。 2、烦躁不安者可服安定2.5~5毫克。 3、咳嗽频繁者,止咳药物加安定镇静处理。 4、透疹法: 支气管肺炎:抗菌治疗。青霉素。 预 防 管理传染原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液体疫苗 干燥疫苗 单价疫苗 联合疫苗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猩红热A型链球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随年龄增 长而增高,5~15岁达高峰。临床特点: ●突然高热 ●急性扁桃腺炎或咽峡炎。 ●舌乳头突白苔“草梅舌”,红绛“杨梅舌” ●充血性皮疹 ● WBC增高 概述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病人; 带菌者 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颊炎,排菌量大,若不隔离,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伤口或产道等处感染, 称“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抗毒免疫较持久,抗菌免疫有型特异性,且型间多无交叉免疫。 再感染A组链球菌可有咽颊炎却无皮疹。由于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患猩红热后仍可再患。 流行特点:冬春发病多。5-15岁多。轻症病人多。与抗菌素的早期使用,广泛使用有关。 临床表现分型 1.普通型:多见。发热轫。咽峡炎轻,皮疹輻(范围尋),疹后脱屑轻,病程短。 2.中毒型:少见。中毒现象很明?,高热,头痛,剧烈呕吐?咽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病死率高。 3.脓毒型:罕见。咽部严重化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