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

20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在宏观层次上,是要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微观层次上,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 成绩,尤?其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离改革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拟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探索如何加快国有企业 改革的步伐。? 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反思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即改革思路 决?定的。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反映了改革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概括起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实行 两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相应地,国有企业改 革也可以划分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等三个阶段。下面依次对这三个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1984) 早在改革以前,人们就逐步认识到国家对国有企业管得过多过细的弊端。毛泽东 在?1956年写的《论十大关系》中曾指出:“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注: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3页。)孙冶方在60?年代就提出要以资金价值量为标准来划?分“大权”和“小权”,认为“属 于扩大再生产范围的事是国家的‘大权’,国家必须?严格管理”;“属于简单再生产范围的事是企业应该自己管的‘大权’,国家多加干涉?就会管死”。(注: 孙冶方:《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财经体制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 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基 于当?时这种共识,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是很自然的事。 国有企业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开始了。1978年10月四川选择了宁江机?床厂等六个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5月,国家经委等六个?单位,选择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 油机厂等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试点得到许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拥护。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 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五个文件,要求地方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办法选择少数企业?试点。1979 年底,试点企业扩大到4200个,1980年又发展到6000个,约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 1981 年1982年在工交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以及从1983年开始试行的利改税试点?,也都是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的。1984年 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规定扩大企业10项自主权。1985年?9月,?国务院又批转了国家经委、国家体 改委制定的《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通知作出了十四条规定,要求继续扩大企业自主权。 我国从五十年代 后期开始就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并曾进行过改革,但当时的改?革主要是在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划分上做文章。1978年开始的改革则把重点放在调整国家?与 企业关系上,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思路与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比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通过这一阶段的改 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缺口。在一些改革搞得好的企业, 这种积极作用更为明显?。例如首都钢铁公司通过改革使企业有了自主权,增加了留利,改进了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1979至1981年和改革前的 1978年比较,首钢利润净额平均每年增长45。32%,?上缴利润和税金平均每年增长了27。91%,企业留利和职工收入都有较大的增加。?(注?: 《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版,第472页。) 但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思路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框下进行的,这一阶段国有企业的 改革没有也不可能动摇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我们历来都把国有企业称为企业,但?是真正的企业应该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