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题报告

廊坊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调查研究 结 题 报 告 (课题编号:112103) ? ? ? ? ? ?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金保来 霸州市王庄子乡任庄子村学校 课题组成员:任顺清 任庆旺 黄胜华 刘贺英 李娟 倪卫兵 周瑞 苏建华 李春莉 耿章立 赵林强 樊双彩 2013年11月 ? 《》 内 容 提 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价值 二、理论依据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杜威的理论主体德育观理论课题体现了“与时俱进”思想目的方法重视家校联系,三位一体的网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加强学校的网络设施、设备得到改善(一)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二)今后设想 附录: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使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恪守网络道德和社会道德,成为我们面临地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中学生的网络生活习惯与方式对其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既有消极的方面又有积极的方面,我们应对中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方式对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对中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与方式对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加以强化。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由于受年龄、教育程度、生活阅历方面的制约,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尚处于形成过程中,而又由于网络伦理系统建设的不完善,对中学生的道德行为缺乏约束,从而导致中学生自由行动强化,道德弱化。还有网恋现象,中学生情窦初开,对谈恋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是迫于早恋的压力,他们就寻求网络恋人,并以“老公”“老婆”相称,违背了传统伦理。?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地考验。与其拒绝网络,不如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选择性利用,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所用,借助网络上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广泛信息,全方位拓展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应该有网络时代的教育。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新环境。 杜威的理论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还说:“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活动和思想统一中跟别人发展适当的关系而得到的。” 如果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跨时空、资源丰富等优势,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通道,让他们自主参与到资料收集、道德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交往的机会,就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教师“唇焦口燥呼不应”的尴尬局面。主体德育观理论主体德育观认为:德育要取得实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了德育全过程。没有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就不可能有道德真正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也指出: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对别人和自己的评论,就等于直接参与了一种积累道德规范的活动。如果我们建立校园网络,并实行师生QQ互动,或通过其他活动的体验,就可以展开讨论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方式。课题体现了“与时俱进”思想 目前,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对信息时代的教育进行探索。在这种新教育的理论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而利用网络对孩子进行道德培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构建起网络时代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理论体系,可以丰富德育学的理论基础,拓展德育的方法论。 目的网络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德育环境,要有效的调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在老师的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动性,实现其由自我认识与体验上升到自我控制。基于以上,我校提出的研究课题,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初中学生 (三)课题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辅,在研究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课题进行之初,为了获得中学生网络生活习惯与方式课题组成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中学生的上网时间,地点,方式以及上网干些什么,等问题。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

文档评论(0)

JFuOrhvGo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