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写新闻导语与短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拟写新闻导语与短评

拟写新闻导语 考点阐释: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往往采用一个单句或复句将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交代清楚。拟写的导语一般采用叙述式。 格式: 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影响)等。 练习 例1:根据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导语。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18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雾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 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3日晚“耀华号”在牌县搁浅, 有关部门在前四次救援失败后 终于使被困12个小时的二百多 乘客安全转移。 例4:给下则新闻加一句导语,不超过50个字。 2007年3月20日中新网报道说,俄罗斯圣彼得尔科沃天文台负责人哈比布洛·阿布杜萨马托夫称,有证据表明,地球、火星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目前正面临气候变暖的情况。阿布杜萨马托夫说,在对火星的观测中,天文学家们发现火星上的冰帽正在不断消失,这与太阳辐射量的波动存在直接的关系。同样的,地球当前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也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的波动。事实上,人为的温室效应只是造成近几年地球变暖的一小部分原因,不能与太阳辐射量的增加相匹敌。大规模的升温和变冷现象将在地球和火星上几乎同时出现。 中新网3月20日电,俄科学家称太 阳系的行星都面临着气候变暖的威 胁,太阳辐射量的波动是元凶。 拟写新闻评论 新闻短评: 1、新闻短评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2、新闻短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事件,就可以“评论”。 【特点】 形式短小精悍 内容鲜明独到 语言精练深刻 1、提取要素,概述事实。 【写作要求与技巧】 ① 提取材料六要素,抽出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②“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 ③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折。 【写作要求与技巧】 2、选取角度,提出观点。 ①角度: 正肯、反否、正反结合 ②观点: 正确,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 【写作要求与技巧】 3、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①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② 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 ③ 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④ 融情于理,有说服力。 【写作要求与技巧】 4、注意格式,表达简练 ①结构 总—分 总—分—总 ②思路 叙— 评—析 叙 — 评— 析 — 结 答题思路 1、读懂材料(是什么) 弄清事实,了解材料主要信息, 即“何人或物做何事”。确定评 析的对象。 2、把握情感倾向(怎么看) 新闻报道重在客观,但有时报道者 情感还是有所流露的,带有情感倾向的 词句意味着报道者对新闻现象评价有褒 有贬,这对我们提炼观点暗示了方向。 3、语言简洁,说理深刻(为什么) 结合新闻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点评,以理服人。 4、步骤清晰写答案 阐述观点 以理服人(步骤一) 推究原因 揭示意义 分析危害 提出建议}(步骤二) 热情歌颂 警戒劝告 ······ 练习 材料一:目前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非常普遍,为此,沪上某中学在开学前推出一项新规:将手机请出校园。但此举引起不少争议。 材料二: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尚庆莲建议“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引发广泛争论,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力挺这一建议的,也有代表和委员持反对意见。 1、阅读下面新闻,写 一则百字左右的短评 答案: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危害猛于虎 。(观点)①首先手机辐射较大,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②再有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玩游戏、发信息,将分散精力,影响学习;③另外手机短信让学生在考试时的“小动作”科技化了,代替了“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