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节名称:《邓稼先》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邓稼先》 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人至深的友情,以及作者站在民族历史、科技发展的高度,表现出来的深沉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及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掌握速读的基本方法,重点培养集中注意力、限时无声阅读的习惯,学习意群阅读法。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较浅显易懂,可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和内容加以检测。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取材上的“形散”和围绕一个中心的“神聚”特点。可利用写作课或课下让学生练习写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三、课文分析 四、小结 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实践
举行参观与专题学习,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两弹、卫星、航天等先进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了解懂得这些先进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理想和信念。 银 川 能 源 学 院 教 案 NO.
《邓稼先》 杨振宁
解题: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是杨振宁先生为纪念邓稼先逝世7周年而写的。作者站在民族历史、科技发展的高度,将深沉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熔于一炉,对邓稼先予以高度评价。文章以人名为题,点明文章内容,主题鲜明、突出。
结构分析:
全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简要概述每一部分的大意。
1.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参考:概述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和“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通过对照引出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解析:作者列举了过去历史长河中的种种耻辱,点明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足以令人感到愤慨耻辱;和现在中国人民在国际上的较高荣誉和地位相比,突出了新中国的巨大转折和变化,突出了核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2.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参考: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突出他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解析:这一部分出现了13次年份日期,记述了邓稼先的生卒情况、求学工作经历、杰出贡献以及病重治疗经过。突出了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3.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参考:通过二人对比,突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人。
解析: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都是作者熟识的老朋友,分别是两国的功臣,但性格和为人迥异。一个锋芒毕露,恃才自傲;一个则忠厚平实,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二人对比鲜明,充满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钦佩之情。
4.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参考:写杨振宁得知中国独立研制原子弹而引起的感情激荡,为民族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解析:两个问号,引人注目。看似是一个选择,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这一部分写作者特意询问是否有外国人参与研制原子弹,并且得到邓稼先的证实,是中国人自己研制成功的消息后的感受,表现作者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5.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参考:写邓稼先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不擅离工作岗位。
解析:这一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的古诗词和“五四”时代的歌词,将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执著追求置于悲壮、深沉的背景中,给读者以情感的震撼。
6.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参考:写邓稼先将永远值得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怀念与自豪。
解析:本段摘引了电报与书信中的四个片段,对邓稼先的才能、品格、思想和为人诸方面做出概括的、高度的评价,指出邓稼先是民族的、家人的,也是挚友的永恒的骄傲。
重点理解:
1.如何理解“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一句的含义?
参考:两个“最”字点明了当时社会黑暗和悲惨的程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解析:作者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给人以回忆的空间,引发人们的联想,激起人们感情上的震荡。提醒人们对那段屈辱的历史的铭记,从而更深地体会新社会的幸福来之不易。
2.如何理解“对这巨大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1924─1986)”一句的含义?
参考:两个“巨大”点明变化和作用的不一般。“鲜为人知”是很少有人知道。
解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写出了邓稼先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3.“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本段中的加粗字有何作用?
参考:“这些日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作品---优秀概论.doc
- “同舟”2015年期中考高一地理概论.doc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概论.doc
- 3第三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廖国玲1题库.ppt
- “卫生学校”创建工作指南(2016年版)概论.doc
- 3第三章扭转题库.ppt
- 3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题库.ppt
- 3第三章热喷涂技术题库.ppt
- “我的中国梦”主题调研概论.doc
- 01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解读.ppt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