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线性规划建模及其单纯形法.ppt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线性规划建模及其单纯形法

第二章 线性规划建模及单纯形法 1.线性规划的概念 例2.1:某工厂拥有A、B、C三种类型的设备,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件产品在生产中需要占用的设备机时数,每件产品可以获得的利润以及三种设备可利用的时数如下表所示: 对设备C: 两种产品生产所占用的机时数不能超过75,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不等式:3x2≤75; 另外,产品数不可能为负,即 x1,x2≥0。 同时,我们有一个追求目标,即获取最大利润。于是可写出目标函数z为相应的生产计划可以获得的总利润: z=1500x1+2500x2 综合上述讨论,在加工时间以及利润与产品产量成线性关系的假设下,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放在一起,可以建立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Max z =1500x1+2500x2? 约束条件 s.t. 3x1+2x2≤65 2x1+x2≤40 3x2≤75 x1 ,x2 ≥ 0?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计划问题。 其中,“Max”是英文单词“Maximize”的缩写,含义为“最大化”; “s.t.”是“subject to”的缩写,表示“满足于…”。因此,上述模型的含义是:在给定条件限制下,求使目标函数z达到最大的x1 ,x2的取值 以上两个例子的共同特点: (1)每个问题都有一组未知变量, 表示所求方案,这组未知变量称为决策变量,通常这些变量取值是非负且连续。 (2)存在一组约束条件,指决策变量取值时受到的各种可用资源的限制,表示为决策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 (3)都有一个要求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可表示为一组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称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可以是求最大,也可以求最小。 具有上述特征的数学模型就称为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Max(Min)z =c1x1+c2x2+…+cnxn 有两种形式: Max,Min 约束条件: 三种情况,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于 非负约束条件 线性规划的简洁形式 2. c-目标函数系数向量 b - 右端项 A - 约束系数矩阵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解的几何表示): 对于只有两个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在二维直角坐标平面上作图表示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并求解。 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如下: (1)建立直角坐标系: 分别取决策变量x1 ,x2为坐标向量。 (2)绘制可行域: 对每个约束(包括非负约束)条件,作出其约束半平面(不等式)或约束直线(等式)。 各半平面与直线交出来的区域若存在,其中的点为此线性规划的可行解。 称这个区域为可行集或可行域。 然后进行下步。 否则若交为空,那么该线性规划问题无可行解。 (3) 绘制目标函数等值线,并移动求解: 目标函数随着取值不同,为一族相互平行的直线。 首先,任意给定目标函数一个值,可作出一条目标函数的等值线(直线); 然后,确定该直线平移使函数值增加的方向; 最后,依照目标的要求平移此直线。 结果 若目标函数等值线能够移动到既与可行域有交点又达到最优的位置,此目标函数等值线与可行域的交点即最优解(一个或多个),此目标函数的值即最优值。 否则,目标函数等值线与可行域将交于无穷远处,此时称无有限最优解。 例2.4:某工厂拥有A、B、C 三种类型的设备,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件产品在生产中需要占用的设备机时数,每件产品可以获得的利润以及三种设备可利用的时数如下表所示: 问题: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可获得最大的总利润?用图解法求解。 解:设变量xi为第i种(甲、乙)产品的生产件数(i=1,2)。根据前面分析,可以建立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Max z =1500 x1+2500 x2 s.t. 3x1+ 2x2≤65 (A) 2x1+x2≤40 (B) 3x2 ≤75 (C) x1 , x2 ≥0 (D, E) 按照图解法的步骤: (1)以决策变量x1, x2为坐标向量作平面直角坐标系; (2)对每个约束(包括非负约束)条件作出直线(A、B、C、D、E),并通过判断确定不等式所决定的半平面。 各约束半平面交出来的区域即可行集或可行域如下图阴影所示。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