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蛋白质组学.ppt

  1.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蛋白质组学

同理,不同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所表达的蛋白质的种类也不尽相同。蛋白质是基因功能的实施者,因此对蛋白质结构,定位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将为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提供直接的基础。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mRNA、蛋白质考虑,存在三个层次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翻译后水平调控。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 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 毋庸置疑,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 3.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新的较为标准的诊断标记 目前,对这种疾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 床症状的判断并辅以血清学实验如ELISA,免疫印迹等来证实。由于这些实验具有不同程 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并不是标准化的。burgdoferi的染色体上有853个基因,它的11个质粒上有额 外的430个基因。 它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大约有300个点,由这些蛋白点就可以寻找免疫相关抗体等蛋白了。将银染的 burgdoferi的 2DE凝胶上的其中217个点编号后,用来源于兔子的 多克隆抗体采用免 疫杂交的方法鉴定了一些抗原在胶上的位置,如外表面蛋白A(OspA) ,OspB,OspC,3/100,p39,flagellin p41等。除了p83/100外,所有 抗原在2DE图 上都存在于不只一个点上。 三、蛋白质组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尽管在基因组学研究基础上已经诞生了营养基因组学,并在能量限制抗衰老的作用、低硒膳食对小鼠小肠基因表达的调控、高鱼油膳食对小鼠肝中基因表达的影响等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但是,基因组研究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可以检测出差异表达基因,但由于蛋白表达往往与基因表达不相关,所以它难以准确地反映基因的最终产物—蛋白质的数量与活性,因而不能提供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直接的分子基础。营养素或食物成分对个别蛋白质表达或化学修饰的影响已经引起重视,如研究发现大蒜素可通过促进ERK蛋白磷酸化抑制细胞周期;莱菔硫烷可通过影响胞浆Keapl蛋白巯基氧化还原状态来调节keapl蛋白与Nrf-2结合,从而诱导谷胱甘肽转移酶和醌还原酶表达,这些研究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单个或少数几个蛋白,而生物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各组分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动态有序的规律无法从上述传统的研究方法得以揭示。 最近有些学者开始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营养学研究,由此诞生了营养蛋白质组学。有关专家预测,营养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类对营养素作用分子机制的揭示、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个性化营养参考摄入量的研究以及营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最初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是针对营养与疾病预防,如2001年美国癌症研究院提出的研究课题其中之一是“人类疾病预防中的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质组学,随后在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膳食中补充富含原花色素的葡萄籽提取物有益健康,一般认为与原花色素抗氧化等作用有关,但详细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Deshane等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葡萄籽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脑组织蛋白质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机制。以5%葡萄籽提取物喂养大鼠6周,处死大鼠,分离脑组织,2-DE分离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可影响13种脑蛋白质表达,其中表达增加的有作为蛋白质折叠、装配和分泌的分子伴侣以及控制细胞凋亡通路的热休克蛋白:HSP-60、HSC-70和HSC-71;脑肌酸激酶β链,神经微丝蛋白(NF-L和NF-M)等;表达降低的有14-3-3E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肌动蛋白、弹性蛋白等。这些改变同以往观察到的阿尔兹海默病和实验动物神经退行性变模型的变化相反,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