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larissa
Clarissa 克拉丽莎 * * 塞缪尔·理查逊 英国小说家。出身于小资产阶级下层。父亲是家具制造商,属于清教徒,坚信诚实、忠贞、勤俭等美德是社会的支柱。他在后来所写的小说中高度赞扬这些美德。 16岁时去伦敦出版商约翰·魏尔德处当学徒。利用闲暇自学。1721年自行开办印刷厂,他的印刷厂在18世纪30年代是伦敦 3家最好的印刷厂之一。当过书业公会的理事长、王室印刷人,除经营出版业外,他也从事写作。 1739年,两位书商请求理查逊写一本“书信手册”,以指导读者(尤其是妇女)如何写信,不仅提供人们可参考模拟的尺牍范本,也进行训世说教。结果于1741年出版了名为《写给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写的信》的书。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理查逊回忆起他以前听到的一个关于女仆拒绝男主人求爱而最后又嫁给男主人的故事,1740年 1月完成,书名是《帕美勒,又名美德受到了奖赏》,是一本书信体小说,受到读者欢迎,在文学史上被称作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通过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受到清教徒道德的教育。 理查逊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伤感主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理查逊赞》(1761)一书里把理查逊与摩西、荷马和索福克勒斯并列,称赞他深刻洞察人的心灵活动。另一方面,理查逊也继承了笛福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使伤感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这样就产生了现代小说这个新的文学类型。 理查逊的第 2部小说《克拉丽莎,又名一位青年妇女的故事》(1747~1748)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也是最优秀的悲惨小说之一,约有100万字。这部小说也是用书信体写成。理查逊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事,并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克拉丽莎》写得十分动人,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卢梭写的书信体小说《朱丽,又名新爱洛绮丝》(1761)就是严格模仿理查逊的小说《克拉丽莎》而写成。德国作家歌德的早期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也是间接模仿理查逊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把理查逊的第一部小说《帕美勒》改编成两部剧本。 理查逊的第 3部小说《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1753),也用书信体写成,为劝世的爱情小说。理查逊的散文写得生动、自然、有力,包含了丰富的英语习惯用语。这也是他的小说在当时极为流行的原因之一[1]??。 他和丹尼尔·笛福、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产生时期的四位代表作家。笛福以散文著称,斯威夫特以讽刺小说著称,理查逊以书信体小说著称,菲尔丁以传奇小说著称。 《克拉丽莎,又名一位年轻女士的生平》(Clarissa,or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1747—1748)是英国18世纪重要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代表作。这部著名的悲剧小说讲的是美丽娴雅的富家小姐克拉丽莎·哈洛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克拉丽莎是一位有名的淑女,不仅美貌惊人、才智出众,品行也堪为女性的楷模。但是她家的长辈们——她的父亲、伯父、叔父,甚至哥哥——出于贪婪,一致逼迫她嫁给一个丑陋而且没有文化的富商。为了逃避这桩强加给她的婚事,克拉丽莎在声称爱她的贵族青年拉夫雷斯的帮助下逃离了家庭。然而落人拉夫雷斯之手后她却发现,他一再使用诡计想得到她的贞操。克拉丽莎最终也未能躲过被拉夫雷斯强暴的厄运,不久伤心去世。 理查逊打算对于“父母与子女双方在婚姻上的错误行为所能产生的灾害”加以警告。克拉丽莎是个在精神上追求理想的女性,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追求新的生活,虽然她不幸落入坏人之手,但她始终抗争,这不仅是捍卫自己的贞操,也是维护人格的尊严。她的美德虽然没能得报,但恶行终于受到惩罚。这部小说情感细腻,感伤气氛浓厚,如著名评论家约翰逊所说“故事只当作是发挥情感的场合”,书中充满了女主人公心灵感受的描写和各种道德问题的议论。 《克拉丽莎》可以说是理查逊的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也一向是评论家们关注得最多的作品。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几乎各种批评理论都先后以该小说为解析文本发表了大量的评论。很多研究者都发现这部小说异常地引人入胜,并试图用各种理论来探求这种吸引力的原因。一些研究者认为这部小说是悲剧和喜剧巧妙的结合,比如玛格丽特·杜迪和马克·金基德一威克斯在他们的专著中都指出了小说中存在喜剧性成分。但是这还不能完全解释小说的艺术性,因为它不仅仅是眼泪和笑声的糅合。从杜迪和约翰·艾伦·史蒂文森小说人物的性格及其所体现的世界观人手,发现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具有复杂的两重性。 所谓“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是18世纪中后期一种描写人物感情曲折变化,并故意以此引起读者同情的文学风格,它离开了冷淡的理性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