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二)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二) 内容导学:2008 年,国际复苏联盟、AHA 等 8 个学会专家形成共识:将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异常病理生理状态命名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心脏骤停后的亚低温治疗、PCAS 治疗的其他问题以及心脏骤停的预后判断。 一、亚低温治疗 (一)概述 1.亚低温疗法概念 (1)低温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2~16℃ (2)亚低温:28~35℃ 2.亚低温治疗历史演变 (1)2000 多年前,希波克拉底曾提示,危重病人在冬天比夏天容易存活。 (2)上世纪 50~70 年代:深低温用于心血管及颅内动脉瘤手术。 (3)上世纪 80 年代:亚低温对脑血管病保护作用。 (4)上世纪 90 年代:亚低温降低颅脑损伤动物的死残率。 (5)目前,亚低温常用于重型颅脑伤病人。 3.亚低温疗法作用机制 (1)每降 1℃,细胞代谢降低 4%;当体温降至 30℃,脑的耗氧量为正常时的 50%—55%,颅内亚降低 56%;当温度降至 16℃以下,细胞代谢为零。32-34 ℃为宜; (2)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3)减轻脑水肿; (4)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 (5)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6)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 (7)抑制神经元凋亡和脱氧核糖核酸裂解。 4.体温与代谢率的关系(表 1) 5.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当体温下降至 25℃时,脑组织的耗氧量仅及正常的 1/3,体温每下降 1℃,脑血流量减少 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 15%。 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 1℃,脑脊液压力下降 5.5%,体温于 25℃时,脑实质的容积约缩小 4.1%。但体温在 18-20℃时,脑循环阻断 30 分钟是安全的。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重型颅脑损伤; (2)重症急性脑血管病; (3)心肺脑复苏; (4)发热 (5)颅内压(ICP) 20~40mmHg,昏迷评分(GCS) 8 分以下,且瞳孔未散大。 2.禁忌证 (1)失血性休克; (2)患有严重心肺疾患; 表 1 体温与代谢率的关系 (3)年龄小于 16 岁的儿童或大于 70 岁老年病人; (4)严重脑干功能衰竭。 (三)运用时机与维持时程 1.运用时机 德国 Metz(1996)指出尽早实施,越早越好,24 小时内仍然有肯定疗效。 2.维持时程 多数在 24—72 小时,也可 3—5 天,最长可达 14 天。颅内亚降至正常范围,维持 24h即可停止。 (四)亚低温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提倡快速降温、精确控温和可控复温,其方法为全身降温、局部降温和联合应用降温。 1.全身降温 (1)方法 ①体表降温:冰毯、冷水淋浴或浸泡等。 ②血管内降温:静脉输低温液体或自体低温和血液血管内热交换降温装置;血管内降温的低温灌注方法为 4℃液体,按 40ml/kg / 30min 输入,但要注意心肺功能。若采用自体血低温回输,可防止血容量过多的副作用。 ③体外循环降温:血液滤过。 ④体外血液冷却。 (2)全身降温利与弊 全身降温好处为病人需要,只要监测中心体温即可,并技术较成熟。其弊端为降温速度慢、全身并发症多、复温麻烦和资源浪费等。 2.局部降温 局部降温多指选择性脑部低温。 (1)方法 ①冰帽、颈围; ②降温头盔; ③选择性脑血管内低温液灌注:半导体治疗仪探头置于距头颅内病灶最近的位置股颈动脉旁路。 (2)局部降温的“利与弊” 局部冲洗可改善微循环,局部降温可是局部低血氧,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的损伤,局部血液稀释,并且降温迅速,全身并发症少,复温方便等好处。但是局部降温监测颅内体温较麻烦,颅内感染机会大,其技术尚未成熟。 3.联合应用 (1)常降温+冬眠肌松合剂+呼吸机联用,在充分镇静下,效果不好时才用肌松剂,把卡肌宁+氯丙嗪作为冬眠肌松合剂,其中卡肌宁 200mg+生理盐水 250ml 静滴,给药速 20~40ml/h。 (2)冬眠合剂 冬眠合剂 静脉滴注,维持药物剂量 10 ~40ml/h,其中轻症者 6 ~8 小时肌注一个剂量,重症者每一剂量可加 5%葡萄糖 100 ~200ml 静脉滴入。冬眠合剂的类别为: ①冬眠合剂Ⅰ号:哌替啶 100mg、氯丙嗪 50mg、异丙嗪 50mg; ②冬眠合剂Ⅱ号:哌替啶 100mg、异丙嗪 50mg、氢化麦角碱 0.6mg; ③冬眠合剂Ⅲ号:哌替啶 100mg、异丙嗪 50mg; ④冬眠合剂Ⅳ号:哌替啶 100mg、异丙嗪 50mg、乙酰丙嗪 20mg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