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二)阶段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二)阶段论

(二) 阶段论 孩子的成长有没有阶段性?从众多专家的研究中都得出的都是肯定的结论。在我对孩子的观察中,也能感觉到某些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认识这种阶段性,对正确地给孩子施以影响会起到好的作用。 1.襁褓期 襁褓期是指从出生到一岁左右。这一时期孩子最大特点是:身体弱小四肢无力,发育成长完全仰仗亲人24小时不间断地看护和喂养。但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阶段:此间孩子将完成两个“人类祖先用几十万年时间才完成的惊人跨越——学会直立行走和说话”。 前面已经说过,人类的婴儿期是最孱弱的。特别是在半岁以前,除呼吸、允吸、手脚乱动外,其余的几乎什么都不会。他的一切需求或感情表达似乎只有两种情况:静和哭。饿了渴了,哭;尿了拉了,哭;冷了热了,哭;痛了痒了,哭;惊了吓了,哭;此时的大人(主要是母亲),需要逐步积累经验(当然也会得到老辈人的点拨)来猜测、破解孩子的哭是什么含义,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一旦要求得到满足,孩子一般地会马上由哭转为平静。哭,几乎成了孩子“提出”要求和与大人实现信息交流的唯一方式。 然而从一出生,孱弱的婴儿便在大人的呵护帮助之下,开始了“历史的进化”: (1)从仰卧蹬腿到直立行走。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大致地总结为“零蹬、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行”。 零蹬:孩子从一下生(零岁)就会蹬腿,辅以两手乱抓。其实在娘胎里他就不老实了。这是一种自然的锻炼方式。蹬腿会不断增强孩子腿部肌肉的力量,为他今后的站立做准备。 三翻:在第3个月前后,孩子就有了翻身的欲望。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在3、4个月时就能顺利翻过身来变成俯卧。俯卧就得抬头,此时他的头也将逐步能够抬起来。 六坐:4、5个月时,在大人辅助下可以让孩子三面或背面有靠的情况下坐起来,通过锻炼,6个月左右就能在不靠东西的情况下单独坐立。 八爬:在练习坐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同时练习爬行。从腹部不能离开地面,到逐渐可以离开地面,然后逐渐熟练地掌握爬行动作,此时大约在8个月左右。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很快地自行从仰卧状态翻过身来进行爬行,然后在爬行中迅速地变为坐姿。 十站:会爬会坐之后,孩子便有了一种想要站立的欲望,当家长双手放在胳肢窝下扶起孩子时,孩子两条腿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弯曲、直立,甚至想蹦跳。因此在8、9个月时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扶着沙发、椅凳、床沿或者大人的手站立了。一般在10个月前后,扶着物体站立已经没有问题,甚至可以不扶着物体站立。 岁行:在10个月到周岁之间的某一天,孩子将会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由扶物站立到扶物移动,由移动短距离到较长距离;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在离物体较近的距离单独站立,试探他是否敢迈出第一步。尽管最初很难,但终究会在某一天迈出这人生的第一步。一般地。到周岁的时候,孩子在无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行走了。 孩子在学会直立行走的道路上每取得一个进步,不但是自然成长的过程,更是家长精心培育的结果。做为家长,既不能超过孩子的发育阶段去培训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能无所作为任其自然。 (2)从只会发声到会说话。多数哺乳动物都会发声,这不稀罕。但却只有人类会说话,说话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最不可思议的能力之一。我们的小宝宝从出生到会说话,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时光。也就是说,从零到周岁,是人类说话的准备时期。 听声音:会说话的前提是耳朵能听到声音(听力是新生儿必查项目)。因此家长应了解孩子听力的变化过程。 0~6个月“听声不辨意”。即对声音的大小、方向、音质等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且随着日龄的增加而越发灵敏迅速。但对“直感声”和“语言”尚不能区别。如听到巨大的、刺耳的声音会害怕、烦躁、颤抖;听到柔和、动听的声音会表现的愉快;对发声的方向会以转动眼睛和脖子去追寻等。尤其是,对他熟悉的母亲的声音,孩子会做出最积极反应:出现笑的表情,手舞足蹈等。 但是,对语言中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孩子还不能做出正确的识别。 6~12个月“语言识别初步”。孩子最先听懂的大约是自己的乳名:“君君”、“兰兰”、“豆豆”……。“爸爸”、“妈妈”也差不多在同期开始识别。在一岁左右大约能识别几十个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经常被挂在父母嘴边的单词如“眼睛”、“耳朵”、“手脚”、“奶”、“衣服”……。如果父母从孩子一下生就开始在耳边叨叨并指认,那么孩子一定会在听到“词”时指认出更多的事物。也就是说,大约在一岁左右孩子便能跨越“直感声”而开始识别“符号声”。 会说话。伴随着听,孩子大脑中开始积累各种声音“形象”。但是要想跨出“会说话”这一步,却差不多要足足等上一年。 发声。孩子出生就会哭,这不用学。会笑出声大约在3个来月。会发出“伊伊呀呀”的声音大约在6个月左右,此时,许多孩子的第一颗门牙也开始长出。牙牙学语,伴随着乳牙的生长,孩子主动地发出各种声音。开始是a、ai、yi……,慢慢变成dadada,mamama,……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