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课堂实录 语文版
《囚绿记》课堂实录
环节一、导入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他就是作家陆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代表作《囚绿记》,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作者的情况(投影)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源,字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主要从事进步文艺工作,1942年4月13号被捕,数月后惨遭杀害。作品有散文诗《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环节二、字词检测
师:接下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
陆蠡 涸辙 婆娑
猗郁 囚系 蕈菌
环节三、明确教学目标
1、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环节四、整体感知
师:在探讨主旨之前,我们首先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课文哪几段写的是囚绿的内容?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把绿“囚”牢了吗?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浏览文本)
生甲:第8——11段写的囚绿。
因为作者喜欢绿,所以囚绿。
师:哪几段写的是作者喜欢绿?
生甲:第五段
师:作者把绿“囚”牢了吗?
生乙:没囚牢,它总是朝向阳光。
师:对,除了朝向阳光,还朝向哪里?
生乙:朝向窗外
师:最终把它怎样处理了?
生乙:放了
师: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乙:想念
师:综合同学们的思考,我们大体可以将本文的思路梳理为:
??爱绿—囚绿—放绿—念绿(投影)
环节五、合作探究
师: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主旨。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爱绿?(生交流、讨论)
生甲: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师:作者为什么把它看成生命,希望?这与他当时的心情和处境有什么关系?
生甲:当时他一个人在北平生活,没有人与他交往,它孤独而抑郁。
师:说的很好,正是这样。可见,作者之所以爱绿,是因为他孤独而抑郁,是绿给他的生命以希望。那同学们接着思考:绿为什么总朝向窗外?朝向阳光呢?窗外有什么?
生(齐答):有阳光,有自由。
师:阳光代表着什么?
生(齐答):代表光明。
师:作者通过绿总朝向窗外总朝向阳光,写出了绿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绿即常春藤只是一株植物,没有思想意识,作者写它向往光明和自由,其实是说自己向往光明和自由。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有关。同学们结合第13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向往。(生交流、讨论)
生乙:当时发生了卢沟桥事件,作者被困北平,想逃离北平,又不能马上离开,所以他此时是非常向往光明和自由的。
师:分析得很到位。作者正是有了被困的经历,才对被囚的绿所经受的痛苦有了深切的理解,所以作者最后把被囚的绿放了。在放的时候,作者把它比喻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同学们再结合时代背景思考,“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个比喻有没有深刻的内涵?仅仅是写“常春藤”不屈服于黑暗吗?(生交流、探讨)
生丙:指作者自己,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仍不屈服。
师(点拨):同学们,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进步的文艺工作者,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
(学生交流、讨论)
生丁:象征着不屈服于日本侵略的中国人民。
师:领会的很好。你能不能把当时的历史背景详细的给同学说一说?
生: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开始大举侵华,中国人民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此四字说得慷慨激昂)。(全班鼓掌)
师:很好,那你知道那一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吗?
生:国共第二次合作。
师:很好,在本年的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到了作者写本文的时候——1938年,抗日战争打得很艰苦,但中国人民仍然没有放弃,正是凭借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师:到这里,本文的主旨就探讨出来了,找一名同学总结概括一下。
生:本文通过讲述与常春藤的一段交往经历,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希望的渴求,对光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
师:本文在表现主旨上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齐答):象征
师:那个同学能把象征手法的具体内涵讲一下?(无人准确知道)
投影
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具体形象 相似点 思想和感情
生命、希望 生命、 希望、快乐
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三章 酸碱反应与配位反应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 8《短文二篇》教学设计 长春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八章 原子结构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计量基础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五章 沉淀反应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九章 元素化学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四章 酸碱滴定与配位滴定教案.doc
-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要点(第一、二章) 新人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林中小溪》教案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林中小溪》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蒲柳人家》教案 鲁版版五四制.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热爱生命(节选)》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最近下载
- 二年级语文上单元归类复习.pdf VIP
- ASME B18.29.1-2010 螺旋线圈螺纹插入-自由运行和螺纹锁定(英寸系列).pdf VIP
- 电力行业检查标准清单(发电部分).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四川省渔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docx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卷1-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5单元全册打包期中期末复习.docx VIP
- 危大工程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清单(住建部2018第31号文).pdf VIP
- 2025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答案).docx VIP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docx VIP
- L23R401 城镇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图集.docx
- GMP文件管理规程(新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