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随唐时期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docVIP

2013随唐时期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唐时期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李智灵 1011175 [摘要]春秋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春秋战国是各路诸侯争霸的时代,隋唐是中国大一统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成型的时期。所以研究这两个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联系及其升华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春秋战国; 隋唐时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一、春秋战国和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春秋战国,即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急剧大变革时期。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是日落西山,岌岌可危,濒于奄奄一息,而各诸侯的实力却如东升太阳,朝气蓬勃。与此同时,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关系初现,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的下移,私学的产生,诸子百家的争鸣,铺就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大背景。 2、隋唐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隋唐时期是是中国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先后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在这个时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繁荣和昌盛。隋唐诸帝大都是政治家和思想家,例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他们都在治国、思想方面都有巨大的创见和贡献。君道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 二、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梳理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所涵盖的内容,一方面体现在一些政治家的言论和治国政策之中,如管仲、子产等;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所形成的学说之中,如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 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将其核心内容视为“以人为本”,如管仲所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故,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其一,民富;其二,礼义。民富是礼义的基础,礼义是建立在民富基础上的行为和道德准则的体现。两者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只有当民众物质生活得以满足,才会考虑遵循法令,才能发挥礼义维持统治秩序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治理国家。礼主要体现人的身份等级关系,如贫富、长幼、贵贱、政治角色的上下关系等,义则涵盖了对长辈的孝道、对君主的忠心等内容。在法治和人才建设方面,管仲提出“罚不避亲”的法治观,推行贤能政治,打破国界,广招人才,“为游土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袭,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土”。(《国语·齐语》)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政治家,在其为政年间曾提出:其一,反对迷信,强调政事,主张修德。对君主执政,提出“为政必以德”(《史记·郑世家》)的主张。具体要求表现在惠民、抚民,以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其二,提出要实行宽政与猛政相结合的执政之道,即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在猛政的基础上,提出注重法治,并出台“铸刑书”以维护统治;其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声器作用,提出“不毁乡校”的主张,目的在于重视倾听民众议政的声音,以推动国家治理。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以及有农家、纵横家、杂家和小说家。各家各派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各有侧重地表达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影响较为深远,当属以下四家: (1).儒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期间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其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基点在于天道观、人性论、政治伦理,主要线索贯穿于“仁”和“礼”,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达到“仁”,即爱人。同时,孔子也是十分重视孝道,认为孝悌是为仁之本。为此,厘清了孝与人之间的关系。“礼”,即克己复礼,以此遵循宗法等级关系。其中,克己是手段,复礼是目的。孟子和荀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在于性善论,其主要内容在于明 人伦与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著名论断,并从社会伦理角度梳理由家人血缘关系到对君主统治要做到安分守己、服从统治。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其主要内容是隆礼重罚,强调礼法结合,礼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和出发点,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2).道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君主无为而治,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要求君主最大限度不干扰民众活动;其二,采取愚民政策,使民众知足、寡欢。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

文档评论(0)

DohoTgfhl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