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 一、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 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 铁器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畜力耕作、人工灌溉、施肥辨土等生产管理技术也得到推广,人们不断在“公田”之外开垦“私田” 。 为了挽救财政经济危机,一些诸侯国被迫进行田制与税制改革,实际承认了个体经济与私营土地的合法性,客观上宣告了原有宗族土地所有制的终结。 一、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 社会结构与上层建筑也开始也开始发生变动。 随着周天子及周王室政治权势和经济实力的下降, “礼崩乐坏” ,“大国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改宗法分封制为郡县制,变世卿世禄制为专制集权官僚制,使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春秋时势力图 二、法律思想的争鸣 (一)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 孔子(春秋):“礼治”、“德治”、“人治” 孟子(战国):“民本”思想;“仁政”学说 二、法律思想的争鸣 (二)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 老子(春秋后期):“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战国):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理论推向了极端。 二、法律思想的争鸣 (三)墨家的“兼爱”、“尚贤”、“尚同”思想 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尚贤”思想,“尚同”思想。 二、法律思想的争鸣 (四)法家的“法治”、“重刑”思想 第一,“事断于法”,“刑无等级”。 第二,“行刑重轻”,“以刑去刑”。 第三,“为法”、“行法”,“明白易知”。 第一,“事断于法”,“刑无等级”。 商鞅提出“缘法而治”,“刑无等级。” 慎到主张“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 韩非更强调“以法为本”;坚持“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管仲明确阐述了法的客观性与规则性:“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仲像 第二,“行刑重轻”,“以刑去刑”。 商鞅认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主张“行刑重轻”,即对轻罪适用重刑,发挥其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 第三,“为法”、“行法”,“明白易知”。 韩非曾反复强调:“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商鞅曾提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一)成文法的制定 1、楚国,最早制定了成文法。 公元前689年—前677年,“作仆区之法”。 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又制定“茆门之法” 2、晋国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制定“被庐之法”。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又命执政赵宣子制定《常法》 (《夷蒐sōu法》 )。 公元前554年—前547年,执政范宣子制订了新的刑书。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二)成文法的公布 春秋后期,郑、晋两国最具代表性。 公元前536年,由执政子产主持,郑国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公元前513年,由执政赵鞅、荀寅主持,晋国也“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 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又将新订“刑书”抄于竹简,称为“竹刑”。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三)公布成文法的争论 首先,郑国的“铸刑书”遭到晋国旧贵族叔向的强烈反对。 晋国的“铸刑鼎”也遭到鲁国旧贵族孔子的责难:“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四)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1、它结束了法律的秘密操纵状态,破除了旧贵族对法律的专擅垄断,使法律开始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和公开性。 2、它打破了“礼治”、“德治”、“人治”传统,剥夺了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动摇了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基础,为法家“法治”原则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四)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3、成文法的制定与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战国时势力图 四、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 (一)魏国李悝的《法经》 1、李悝变法: (1)在经济方面,“作尽地力之教”,“善平籴” (2)在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3)在法律方面,制定成文法典《法经》,确立以法治国原则,保护变法改革成果。 四、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 (一)魏国李悝的《法经》 2、《法经》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或作《网法》)、《捕法》四篇,主要是惩治盗贼罪的法律规定。 第二部分为《杂法》,主要是惩治盗贼罪以外其他犯罪的法律规定。 第三部分是《具法》,主要是定罪量刑原则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性质。 四、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 (一)魏国李悝的《法经》 3、特征: 第一,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成为后世历代君主专制政权刑事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二,《法经》贯彻“行刑重轻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