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专题复 习(一)诗歌鉴赏(一)人教版.docVIP

高二语文寒假专题复 习(一)诗歌鉴赏(一)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寒假专题复 习(一)诗歌鉴赏(一)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复习(一) 诗歌鉴赏(一) 二. 鉴赏步骤: 1. 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 2. 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 3. 根据古代诗歌基本特点进行鉴赏。 4. 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 5. 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6. 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 7. 了解一般的语言表达手法。 (1)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诗眼: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佳句: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 (2)赏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3)赏析诗句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反衬、对比、虚实、动静、情景 【模拟试题】 1.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 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 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C. 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 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2.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含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蛾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 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 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