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一、传统放射学回顾 三维变成二维 重 叠影 图像的失真 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 CT技术是由Housfield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公诸于世。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象。 其优点在于图象清晰、逼真、解剖关系明确,使普通X线检查难于显示的器官和病变成像。从而扩大了机体检查范围,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检查简便、安全而无痛苦。 1.CT的基本成像原理 X线束扫描----探测器接受透过的X线----转变成可见光----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流----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计算机处理----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转换成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小方块--获得重建图象。 体素(voxel) 像素(pixel) 矩阵----像素按矩阵排列 X线衰减系数 1. CT基本原理 体素 将选定的扫描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即为体素(体积元)。 像素 将体素转换为一定灰度的小方块即为像素。 是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X线衰减系数即吸收系数 CT值 是由衰减系数 换算得到。衰m—衰wCT值= -------------------x 1000衰w 2.CT设备 扫描部分:X线管和探测器 计算机:储存计算收集到的数据信息 图象显示:阴极线管和记录图象的多帧摄象机 操作台 3.CT图象特点 CT图象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像素反应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象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象越细致。 CT图象特点 CT图象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的,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因此,与X线图象显示的黑白图象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CT与X线图象相比,CT的密度分辨率高,因此机体的软组织密度差别虽小,衰减系数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 CT图象可以用密度高低来描述,也常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因此在描述某一组织影像的密度高低时,不仅可以用高密度和低密度形容,而且可以用它们的CT值来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 CT图象特点 设水的衰减系数为1.0,CT值为0Hu,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衰减系数最高,CT值为+1000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Hu。机体中密度不同的组织的CT值则居-1000至+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 CT图象是断层图象,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帧连续的断层图象。 数字矩阵 一个CT值对应一个灰度 4.窗口技术 系指CT机放大某段范围内灰度的技术,包括窗宽与窗位。是一种纯粹的显示技术,使组织结构得到最佳显示。 窗宽 放大灰度的范围。 窗位 放大灰度范围的中间值。 均以CT值表示。 根据需要选择窗宽和窗位。 窗口技术 窗宽= CTmax – CTminCTmax + CTmin 窗位=-------------------2 窗口技术把上限增强为全白,下限压缩为全黑,这样就增加了黑白对比程度 不同的窗口 因此 CT能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腺以及盆部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象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5.CT的优缺点 优点 避免周围结构形成重影 优异的组织对比密度差异 对不同平面的图像进行重组(2D,3D) 可以测量(密度,表面积,大小) 点缺 射线的危害 高成本? 有权使用设备否? 全身麻醉 学习成本高 Radiation dose from CT 6.CT射线的放射剂量7. CT:三维重建 8.CT的适应症 颅部受损 脑 颅内 鼻腔 脊柱问题 骨外科 碎片检测 肘部 跗部 其他 8.CT检查技术患者卧于检查床上,摆好位置,选好层面厚度与扫描范围,并使扫描部位伸入扫描架的孔内,即可进行扫描。大都用横断扫描,层厚5或10毫米,特殊需要可选用薄层扫描,如2毫米。患者不能动,胸腹部扫描要停止呼吸。 9.CT检查方式 1、平扫 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扫描,一般都先做平扫。 2、造影增强扫描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如泛影葡胺,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清楚。 3、造影扫描 先做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方法。例如向脑池内注入甲泛糖胺或空气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称脑池造影CT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10.CT诊断的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肿瘤、脑梗死、脑出血、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