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意识培训资料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质人员基础培训资料 ---品质意识的提升 品质概念及发展 品质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TQM) 案例二 质量兴国 日本产品在40年代时质量低劣,但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并造就了石川馨等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 到6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QCC”、“TQM” 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人的质量的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电子 、家电、照相机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美欧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已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日本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品质意识的提升—全面质量管理(TQM) 案例三 曰本发现戴明 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一片狼藉。弹丸小国,面积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还小,但是人口却有美国的一半,并且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日本人面临着生存挑战。 他们的企业家也在试图做艰辛的尝试,把产品输入海外市场,但产品上的“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标记成了国际上的大笑话,因为它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为表示支持日本战后重建,曾派遣包括戴明在内的大批专家,到日本做过一般性访问。 1950年6月,戴明到达东京。7月13日晚,科工协会长设宴欢迎戴明。日本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全部到场,无一缺席。“房间里人数不多,却控制着日本当时80%的资本。”所以,当他回答“日本企业应该如何向美国企业学习管理”时,便直言相告:“不要复制美国模式。你们只要运用统计分析,建立质量管理机制,5年之后,你们产品的质量将超过美国。 品质意识的提升—全面质量管理(TQM) 当时无人相信这一断言,他们最大的梦想不过只是想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8月初戴明应邀举办第一次培训课,日本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来了230多人听讲。 戴明告诉他们:“体制和质量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是无止境的。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降低成本,而勿需加大投入” 此后30年,戴明在日本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及咨询,日本各地自发组织“戴明研究学习会”,戴明成功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新起的一代青年商业领袖。但是在一个问题上,日本人证明戴明错了:他们的产品质量不是在5年后超过美国,而是在4年后。到了70—80年代,不只是产品质量,而是整个日本工业打得美国公司在地上翻滚挣扎。 1991年,当丰田汽车主席Toyoda先生代表公司领取“戴明奖”时,简直是声泪俱下:“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对于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日本欠他很多!” 品质意识的提升—全面质量管理(TQM) 案例四 海尔张瑞敏曾举过一个经典例子 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会一丝不苟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第三天擦5遍,第四天4遍…… 张瑞敏曾说过:“工艺上的小差距往往显示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引进的一流设备,而质量却达不到原由水平;我们的产品产量能达世界第一,而我们的价格只是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品质意识的提升—全面质量管理(TQM) * Confidential * 品质意识的提升 目 录 品质意识的提升--品质概念及发展 何谓品质(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我们所说的质量有两种含义: 第一,产品本身的品质,即合格与否。 第二,生产产品过程的品质,即生产过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按设定的标准进行实施。 什么是品质意识 首先要保证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另外整个生产流程要严格遵照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作为公司一员,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更要不断地提出改善意见,促进品质的提高。 品质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品质意识就是对品质的态度通俗来讲:品质意识就是你把事情做对,并对结果负责 一﹑戴明(Edwards Deming) 品质是一种以最经济手段,制造出市场最有用的制品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适用性) 二﹑朱兰(Joseph Juran) 品质是一种适用性(FITNESS OF USE)。 ---产品使用期间,要满足使用者需要(适用性) 三﹑费根堡(Armand Feigenbaum) 品质决不是最好的,而是在某种消费条件下的最好。 ---首创全面品质管制名词(符合性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