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博物馆后,我打算转专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上博物馆后,我打算转专业   我的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211大学。我在水声工程学院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专业,是国家“985”工程大学的国防类专业,也是我们学校的王牌。要说我们专业前景有多好,近些年八九位数的研究经费对于水声学院的课题组来说可能都不算稀奇,“十三五”规划更加重视对海洋的开发,更使水声学院形势空前大好。然而我却打算在申请研究生时转为文科专业,并且是冷门中的冷门――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不只与文物相关,还包括藏品管理、陈列布展、教育服务等方面。我想转为博物馆学专业,和我爱上参观博物馆分不开。   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点燃我对博物馆的爱   上大学后,心怀远方的我迷上了独自旅行,因为爱好历史,第一次独自自由行的目的地就选在了我心中的中国第一古都――西安。   秦都咸阳,汉唐长安,几度成为中国的中心甚至为世界瞩目的西安有太多故事可以讲述。讲述唐都盛世,5A级景区大唐芙蓉园委实妙趣横生。虽说是现代仿唐建造,但丰富的建筑群包含了诸如仕女馆、唐市、紫云楼等精美景点,景区占地又有足足一千亩。可是惭愧地讲,我是把大唐芙蓉园当作“历史游乐园”来游览的,游览过园林类景区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类景区毕竟以感受为主,以讲解、说明为辅,至多在每个小景点旁各立一个说明牌,能告诉游人的知识有限。   西安城古韵十足,整个曲江新区几乎都被规划为景区,在曲江新区的各个景区间的路上,也树立了无数上面写有关于唐时曲江盛景的诗词。让我频频驻足的同时,也更加好奇这片土地上曾有的瑰丽。可是,路旁能树立排排诗碑,哪能树立排排说明牌呢?   没想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让我了解了从景区无法得知的历史。   我跟随着讲解员,穿梭在如织的游人间,按参观顺序端详着一件件展品和一个个说明。史前文明结束后,一个大大的展牌吸引了我,顶上四个大字――“凤鸣岐山”,下一行中央写着“周”。仔细想想,这四个字被放在介绍周朝历史的开头,再恰当不过。先说“凤鸣”,有凤来仪,就是吉兆,而“岐山”又是大家熟知的周朝发祥地,“凤鸣岐山”这个词本就是周朝兴盛的前兆――这不正是我接下来要看的周朝历史的预告吗?这一个词,一下子让我的兴致又提升了一层。   时逢端午,游人甚多,但我依然乐得沉浸在参观中。很快,我就发现,“陕西古代文明”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布展的,先讲朝代兴起,再介绍通过史料和文物推测出的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比历史书籍与文献来得直观,眼前是一件件被精心挑选过的器物,实物与文物旁边的说明牌上的文字相结合,带来的理解和产生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这比景点游览来得更系统详细,历史遗迹十不存一,后世复原难免变了味道,因此更类似于游玩而难以求知,博物馆里都是专业甚至学术的内容,文物本身结合复原图、归类介绍图,以系统地布置和讲解,将很多知识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博物馆里还有科学的规划路线、精美的艺术布展和多种科技或新媒体的展览方式,几个点睛的章节题目、一段动人的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越看越惊喜,越看越要手舞足蹈起来。对于爱好历史又爱好旅游的我来说,博物馆简直是最适合一探的宝地!也正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次参观,点燃了我对博物馆学的热爱。   为何要选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这门专业在国内较为冷门,开设的学校不多,且大多是考古与博物馆学或文物与博物馆学这样的混合专业。我之所以想要选择博物馆学,是因为博物馆本身给我带来的感动和触动。其实上述的两个混合专业是依托于博物馆的考古学和文物学,前者重在对遗迹或文物的寻找和发掘,后者是对于文物本身的研究。考古发掘和文物虽然都是对博物馆来说极其重要的部分,但只是一部分。我最大的兴趣是一个博物馆是如何运营,如何吸引观众,如何挑选和布置展品,如何设计参观路线,如何发展相关活动和相关周边产品等等。也就是说,我关注的,更多是博物馆本身。我之所以更关注博物馆本身,源自三星堆博物馆的那次参观。   三星堆以硕大的青铜器尤其是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而广为人知,三星堆博物馆分为综合馆和青铜器馆,综合馆重在串联起三星堆遗址所透露出的历史,而青铜馆展示了部分精品青铜器。它极佳的参观路线规划且按下不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青铜器馆的第二展厅――“神巫群像”展厅。   一展厅参观完毕后右转,我看到去路是两个近处间距宽,远处间距窄――呈透视消失之感的圆弧。当我扫视这条路――也就是第二展厅时,一个“哇”字脱口而出。在这两个圆弧上,像行道树一般排列了两组、足有20多个小头像――只比人头略大些许,但远小于刚刚在一展厅看过的足有一人高的大面具。   除了这两组密集排开的面具外,在去路中央的一个柱子上,还有一组呈圆环状环绕该柱展出的小型面具(有的还保留有包覆其上的金面具)――三星堆先民里在祭祀中配合大巫师进行祭祀的“群巫”。两边排列的头像都被独立放在一个约30~40寸电视大小的展柜中,每个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