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趣味性教学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趣味性教学法   摘 要 通过恰当运用中药谜语、故事、歌诀、案例、通俗易懂用语,适当穿插现代研究最新成果或“热点”“文科知识理科化分析”等方法,增强中药学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显著。   关键词 趣味性教学;中药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08-02   Abstrac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eaching fun an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proper use of medicine riddles, stories, verses, stories, easy to understand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terspersed with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modern researches or hot spots, Liberal arts knowledge by Science analysis, etc,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interesting teach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eaching reform   1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教学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当前,趣味性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大学数学、英语、体育、有机化学等多门课程教学中[1-3]。中药学既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又是联系中药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中药学由于其所含中药数量多、药物间联系少、学起来容易混淆、枯燥乏味等特点,给学习增加了较大难度,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难学难记,经常学后忘前,恶性循环常使学生越学越觉乏味和低效。笔者在中药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基于趣味性的教学实践,谈谈中药学教学方法,以期为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 谜语或故事性切入增强趣味性   中药数量多,药物间缺乏规律性,难记易混,学起来容易产生乏味。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恰当运用谜语或故事性切入增强教学趣味性,不仅可使学生印象深刻难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例如:从“故乡”谜语切入补血中药之熟地;从“三九时节”谜语切入补阴中药之天冬;从“老实忠厚”谜语切入化湿行气中药之厚朴;从“长生不老”谜语切入清热解毒中药之四季青;等等。再如,从“名医华佗治黄疸”的传说故事切入利湿退黄中药之茵陈;从“程咬金为母采药治病”的传说故事切入活血调经常用中药之益母草;从“何田儿一家三代服用一种草药长寿乌发”的传说故事切入乌发中药之何首乌;等等。   3 用语通俗易懂增强趣味性   中药学课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古汉语色彩强、不太容易理解的晦涩难懂词语,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尤其是那些古文学得较差、想象力和理解力不太强的学生,学起来更为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那些古汉语色彩强、晦涩难懂的词语,用通俗易懂又不乏趣味性的用词用语呈现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掌握理解。例如,教师在解释“盗汗”时,可以诙谐地解释为“偷偷摸摸出汗”。笔者运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语言,常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4 运用歌诀增强趣味性   课堂总结或小结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时恰当运用歌诀或顺口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介绍解表药麻黄时,运用短短歌诀“发汗平喘宜麻黄、利水消肿功效强、太阳伤寒身无汗、痹痛咳喘水肿良”,便可将麻黄发汗解表主太阳伤寒身无汗、宣肺平喘主咳喘证、利水消肿主水肿证、散寒通滞主痹痛等主要功用总结在内。教师在运用歌诀总结中药功用时,尚需注意解释歌诀以增强学生对歌诀的理解记忆。   5 引入案例增强趣味性   如前所述,中药学是联系中药和临床的枢纽课程,因此,中药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病例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恰当设计并引入病例案例,并就案例内容进行多样式讨论。可以采取全班讨论形式,也可采取分小组讨论形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这两种形式均有涉及,均取得较好效果。   就全班讨论形式而言,教师可以事先编写代表性病理案例(来源于临床中的真实案例经适当加工),尤其是编写若干可用来对比分析的小案例。如解表药讲完后(也可在讲课过程中),恰当引入若干不同证型的表证(如风寒表实证、表虚证、风热表证、少阳证、阳虚外感、阴虚外感等)小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对不同证型的表证进行对比,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