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嵌套 在过去的小说里,我们也能看到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如赵树理的小说常运用这种手段,但在赵树理的小说中,是大故事套着小故事,小故事为大故事叙述发展做说明、补充和交代。 在《极地之侧》里,如果我们只注意“我”的故事,结局就会令人大为失望,因为这是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引出另一个故事,即章晖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创作小说,构筑文本的讨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以“我”出现的人物不过是小说本身的代言人,而小说本身和作为其媒介的语言文字,才是作品发展的内驱力。 格非的小说《褐色鸟群》也用了类似的结构形式,先以仿梦的形式。使主人公“我”不断徘徊在记忆深处,它象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主人公“我”向一个叫做“棋”的女人讲述自己婚姻故事。虽然这个离奇、破碎、零乱故事隐含某些一般情爱小说的因素:邂逅、追逐和死亡。引人注意之处在于这个被断断续续地叙述出来的故事,它不仅支离破碎,而且作者还多次暗示读者他有可能是“编造”出来的。在叙述结构上更为特异之处还在于,小说中的故事不是由“我”单独“编造”的,而是“我”和听者“棋”俩人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的“我”面对着“棋”的期待,才有可能讲述这个故事,故事的发展显然要受到“棋”的影响。身份不明的“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事 实”,而是主动地“期特”一个故事,结果她的期待影响了故事的发展。 第四节 文本与文本间的互文化 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莉斯蒂娃把这种关系称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她说:“每一个文本都是作为一个引文的镶嵌(mosaic)建构起来的,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这种互文性的含意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无数文本的回声,在这个由无数文本织成的巨大网络中,各个文本之间既相互引发、相互派生、又相互指涉、相互呼应。这种互文性构成了个别文本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当代批评家哈罗德·布卢姆甚至声言:“没有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博尔赫斯的小说《巴别图书馆》为这种互文性提从了一个形象的写照,在这座图书馆里,要找到甲书,必须先找到乙方,而是找到乙书又必须先找到丙 [1] 参见汉斯·伯顿斯、多维·福克玛《国际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文学实践》第250页。 这种“互文性”构成了许多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理论基础,这些策略包括摹仿(imitation)、引征(quotation),拼贴(pastiche)、戏仿(parody)、滑稽(burlesque)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戏仿。戏仿,希腊文原意是“摹仿的歌者”。 在先锋小说家中间,运用“ 戏拟 ”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是余华,他的《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以及《古典爱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鲜血梅花》是对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颠覆。小说讲述阮海阔为父亲报仇的故事。为父报仇本应是侠客最庄严的行为动机,但是阮海阔的心中却无法点燃对仇人的恨。他长年仆仆于道,追寻武林黑道仇家,完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在多年流浪之后,他发觉这种生活很对他的口味,以致于数次不知不觉地延迟他的报复。有复仇而没有仇恨,是武林的复仇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斗打撕杀。小说的最后,阮海阔却意外地发现,他在无意之中把两个仇家置于死地,而他却因此而伤心地感到“那种毫无目标的美妙漂泊行将结束”。 第五节 陌生化的语言创新(文体学) 一、物的风景 从叙述客体看,先锋小说受法国“新小说”影响明显 罗伯·格里耶强调“物化”。 作品中的“物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作品的“物化”,即不厌其烦地辨析和罗列物的样态;二是人的“物化”,即人的“道具化”。 在第一层意义上,我们可以在余华、格非、苏童、孙甘露1985-1989年的作品中,看到这种对“物”的单纯性的彰显,找到他们接近物象的语言形式;在第二层意义上,正如罗伯·格里耶所说:“小说未来的主人公将只是在‘那里’,而那些解释将流落‘彼地’,在主人公无可否认的存在面前,它们将显得无用、多余、甚至不诚实”。(柳鸣九,1986:64)人物不再成为本文的中心。 余华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小说应该展现的是欲望,他说:“我并不认为人物在作品中享有的地位比河流、阳光、树叶、街道和房屋来得重要。我认为人物和河流、阳光等一样,在作品中都只是道具而已。??人物与河流、阳光、街道、房屋等道具在作品中组合一体又互相作用,从而展现出完整的欲望.。”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 余华随笔选》). 人的“物化”描写。 那张破床咬咬嘎嘎地响着,女人的身体像盛在杯中的水一样晃荡着.(格非青 黄 ) 女人像一滩墨渍一样在反射出酒店暗绿色灯光的地上.她软软腰肢扭动了一 下 双 手撑着地西,浑身的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31084-2016 风力发电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规范.docx VIP
- 《富贵不能淫》课件.ppt VIP
- 《工程勘察服务成本要素信息(2022版)》.docx VIP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市质检】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 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计量经济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安装工程实施方案.docx VIP
- 2023年工商银行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八上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32张PPT).pptx VIP
- 量化方法培训课件:可转债K线技术分析与K线形态因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