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级语文参考答案.docVIP

2014学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级语文参考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说法绝对。文中说“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而非“篇章的排列没有什么道理”。) 2.D(不合文意。《论语》一书出现了不少重复的章节,是当时弟子对孔子的言论各有记载,后来汇集成书时非一人所为造成的。) 3.B(强加因果,《诗经》被后人奉为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由于《论语》中引用了《诗经》的诗句,而应是由于其自身的文学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简:选拔,选择。妙简:精选。) 5.D(均为连词,因为;A项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连词,表并列;B项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这;C项助词,的/介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C(“饶州刺史”侯莫陈颖并未到任) 7.(1)此前,胡人叛乱,常掳掠边民为奴婢。[3分;译出大意给1分;“是”(这,此)、“略”(掳掠)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众多胡人本非全都反叛,只是受胁迫作乱而已。[3分;译出大意给1分;“固”(本,本来)、“但”(只是)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3)送行的百姓,没有人不流泪,/ 于是共同(为他)立碑,颂扬侯莫陈颖的清廉德政。[4分;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百姓送者”(定语后置句,即“送者百姓”)、“相与”(共同)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感。①借景抒情(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可)。诗歌前四句通过描写“野夕”之景,渲染出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念友人而不得的落寞与怅惘之情。②直抒胸臆。诗歌的后四句,直言诗人因友人不在而孤独寂寞、郁郁寡欢的心情。③运用比喻。“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一句,把对友人绵长的思念比作滔滔不绝的流水,化抽象为具体,更为深情绵邈,深切动人。(5分;“情感”1分;抒情手法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手法”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善作对偶。“杳杳”对“啾啾”,“星”对“雀”,“出”对“隐”,“云”对“树”,对仗工整。②巧用叠字。“杳杳”状刚刚从云朵里钻出来的星星之深暗幽远;“啾啾”写深深隐藏在树林中的鸟雀鸣声之细碎,细腻而又贴切。同时,叠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之美。③多角度写景。前一句写高处的云朵、星星,后一句写低处的树木、鸟雀, 角度一高一下,一视一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丰富生动的“野夕图”。④炼字。“出”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云朵流动、疏星由隐而现的视觉感受;“隐”字写出了只闻鸟声不见其形的情景,引人想象,丰富了画面内容。(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妙处”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B(“满含真诚”理解有误)、D(对小说的主题理解有误) 注意: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2)①结构上:小说以“钓”为线索结构文章,以父子垂钓始,以儿子收竿终,思路清晰,结构完整。②主旨上:一语双关,深化了中心。钓表面上是指父子俩在湖边钓鱼,实际上是指“钓鱼的伙伴们”以儿子的工作为诱饵,引父亲上钩,揭露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意义深刻。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钓”把父亲、儿子和其他人物形象串联起来,通过写他们在“钓”的过程中的表现,展现了各自鲜明的心理和性格特征。(6分;答出一点给2分,只要能从“结构”“主旨”“人物形象的塑造”三方面作答,即使没有出现这三个词语,意思对也可) (3)①沉着耐心。鱼儿长时间不上钩,父亲不急不躁,一直“很平静”,还对不耐烦的儿子“微笑着摆摆手”。②清正廉洁。固执地要求儿子报考非矿业类大学,面对纷沓至来的“钓鱼伙伴”,丝毫不为所动,都体现出他身在高位,却不以权谋私的高贵品格。③热爱矿山和矿工。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矿工的一员,和矿工们同甘共苦,危急时刻果断要求矿工撤离,同时也为矿山的损失而心疼落泪。④理性睿智。不让儿子报考矿业类大学,显出父亲的远见和虑事周密;一看电话号码就知道对方是“钓鱼”来了,可见父亲洞察世事;借钓鱼向儿子讲道理,方式巧妙。[6分;答出一点给2分(“形象”概括和“简要分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中要点③中三个事例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4)观点一:我赞成父亲的做法。理由:①父亲的做法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为

文档评论(0)

wITNPMiEE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