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生态美学智慧研究
摘 要:本文分别从建筑材料、构架、屋顶、粉墙等几个方面着眼,对园林建筑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从多角度分析、总结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为古为今用找寻创新之路。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生态智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69-00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彰显着精美的艺术造型和高超的建造技巧,而且体现了一种“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中国园林建筑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园林建筑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共融共生,强调建筑对自然的尊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生态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材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主要材料是木材,木材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1.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受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木材容易采集。2.木料的采伐施工比较便利,比起开山取石,烧制砖瓦方便很多。木材还可以循环使用,不破坏自然生态;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材料往往取自当地盛产的天然材料,就地取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搬运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损耗,而且造园者对当地盛产的材料性能非常了解,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木材可以得到充分使用。4.木结构建筑可以反映人们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观。
二、木结构体系
园林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主要是因为中国古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材做成房屋的框架,先在地面立木柱,在柱子上横向架起梁枋,然后在这些梁枋上搭建屋顶,所有屋顶的重量都经梁枋再传到柱子上,由柱子再传导到地面,柱子之间的墙壁,只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却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当遇到地震时,房屋受到猛烈的冲击,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由榫卯联接,这种连接是一种软性联接,富有韧性,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形,遇到地震时可以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不至于发生断裂,“墙倒屋不塌”。具有抗震防震的功能。
三、粉墙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推崇淡雅,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也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江南园林中,青砖粉墙是主要的色调基础。如苏州园林就是以这两种颜色作为基本色调的。各种各样的景和物都被包围在由黑白两色构成的园林空间里,园林建筑中的其他颜色,也都融入白墙黑瓦的氛围之内。
淡雅的颜色符合人们感观上的生理要求,不至于太过强烈而产生视觉疲劳,外界物体本身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睛角膜、晶体、玻璃体,经过调节后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觉。位于视网膜的中央窝锥体细胞感色功能最强。淡雅的色彩对中央窝锥体细胞来说,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而感觉疲倦,相反,纯静淡雅,色调和谐,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因而可以持久。
四、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园林建筑是人工要素,它与自然要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由于中国古代造园者处理得当, 使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它对园林内的生态环境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园林建筑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富有变化。形成了园林中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因势就形,力求建筑与所选地基的地形、地貌相结合,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量尺度小。以山水为主,建筑为辅,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在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很小。三是园林形式多样,分为亭、台、楼、阁、厅、堂、馆、轩、榭、舫、廊,为避免大体量建筑对自然生态的妨碍,这些单体建筑均采用化整为零、自由分散组合的原则来建造,由个体再组成灵活变化的群体,组合方式采用不对称布局,使园林建筑与自然相统一而又富有变化。错落有致的建筑安排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嵌合关系。四是园林中各类建筑都呈现出向大自然敞开的姿态。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自然风景扑面而来,直入室内,窗框变成了一个个画框。与周围开阔的环境融为一体。廊亦曲亦长,随形而弯,顺势而曲,有沿山走廊,爬山游廊、空廊、水廊、回廊等,各具特色,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融合,又避免了日晒雨淋,体现了人文关怀。
总之,中国古人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与周围的山水、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园林建筑空间处处表现出与风景互相渗透的特点,使意趣盎然的自然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景中,以满足古人足不出户而得山水之妙的人生理想。
五、中国园林建筑的合目的性
园林建筑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功能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精神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