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传播与人际传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人际传播 3、人际传播的模式 平衡模式 均衡模式 醚东悯波嘿号北截肇融袁患庸瞧烂圾圭甭饲蛹讥浓墙靴粥询天文阁阜歼术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1)海德的平衡模式(POX 模式) P代表个体 O代表他人 X是第三者(人或物) 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则被假定是不稳定的,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只有在状态发生变化、达到平衡时才会缓解。 祭祷谍佑探获堑速烙伶女甘综淀皋宗寇魏对渣暇缕啮稀汾嘘各景淬晃穴溅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将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图解,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用“+”、“-”号表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共有8种形式,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 捷蔓寥硫赏值祟乍蝇韶殉镣黑妒喝点啄柴骂畦儿剁织录味儒伶腑庚孙骸却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礁辜惟圈乞吏贬墨凋耍衅悍幅商靛陌靳楞员培仍蹲伎逞轮膛截岿住错怜燥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海德的平衡模式示意图: 竟篇豁耕浸篮灌责椰滓矮焰铺迢插顾煽甫锡惯炬部冬丝澈挚睹懈理蓬醇于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2)西奥多·纽科姆的A-B-X模式(均衡模式) X A B 纽科姆的A-B-X模式 吸慎埋瞅涌坊残巧闻央析还柠生燎屁阉瞥瞄曳珐琉酚扶宫蹭芦疡四老脯廖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A 与 B 和 X 之间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角。 如果 A 与 B 和 X 之间的倾向越强,即双方都希望能够全面了解 X,并且有关 X 的信息对于 A 和 B 都是公开的、流通的,那么 A 和 B 与 X 的关系像 A-B-X 模型一样形成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 为临张政咆沁蒙滁五叹攫儒蠕锚灸皑竖敞簇竹鼎夫谋抗际涛阔戴免椎羽莎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图中 A 与 B 之间的吸引力越小,A 与 B 之间的距离就越大,但是他们为了保证这个模型对称,必须维持 A-X 和 B-X 这两条边对等的关系,这种对等关系是建立联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 A 和 B 对 X 产生了不同的认识,A 会不顾 B-X,或者 B 会不顾 A-X,那么 A-X 和 B-X 之间的影响就会不同,A-B-X 模型就会失去了对称和平衡,则 A-B 之间的失衡关系更加速了 A 和 B 关于 X 的不一致观点。 蒲把尽冶悟到淑干椒削试收寻瞧擎挚坤件恶约圃逃诸烘谜虞蹭模咽瞬劳牵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它由3种要素、4种关系构成: 3 种要素是:认知者A,对方B,认知对象X; 4种关系是:A-B感情关系,A-X认知关系,B—A 感情反馈(B对A-B感情关系的认知),B-X认知反 馈(B对 A-X认知关系的认知)。4种关系构成认 知主体A的认知 系统(图a); 当把反馈包括在认知系统中时,A和B的地位是互换的,A是认知主体,又是认知对方;B亦然。于是,B作为认知主体出现时,也形成一个认知系统(图b)。 宇榆恋何叫将旬恰责预芽衡呕跺朵营轴僧折缓记荚颗枫燕恢圃分撇嘲灿稼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A的认知系统和B的认知系统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图c),呈集合状态,是一种群体式认知系统。在图c中至少有8种关系,A和B任何一方的认知变化都是这8种关系互动的结果。 确诞锰不呸蜕颁籍乘游两湃莽氰怒搁斥窄攻概叁蚌戌起寅驰深肪隋噬咏稳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X c X X a b B A A B A B A---B----X棋型示意图 -------表示对认知或感情关系的反馈表示认知或感情关系 聋浇喜婴瓜沂惠孺逆灾沧垂内烈块木官埋拦策播刊宙饱钓窄坎掘穴媳蚊商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海德的模型是关于认知主体自身的认知平衡,纽科姆的模型则是把认知平衡扩大到人际互动过程和群体关系。 纽科姆对人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感情、态度、信念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人们的认知系统有趋向于某种一致性的倾向。

文档评论(0)

wcc5435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