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寻找未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过去寻找未来   我这人记性不好,所以总喜欢回忆过去,总试图通过回忆来加强记忆。但也正因为记性不好,所以回忆起来的总只是一些相同的片断。我并不知道,到底是这些记忆中的片断影响了今天的我,还是因为今天这样的我,才使得我只能记起这些片断。但我想说,关于我学生时代的记忆片断,剪辑起来就是一段我的心灵成长历程。当我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我常常会在这些记忆片断中,去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胆小的孩子终于走进了校园   关于学生时代的第一个记忆片断是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不知出于从何而来的莫名恐惧,儿时的我始终不肯去上幼儿园,于是画面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门口,一个矮矮胖胖的小男孩,一边出于恐惧而哭泣,一边拖着腿极不情愿地迈着步子,妈妈则拿着一根竹条跟在身后。这段记忆里只有这样的镜头,妈妈当时的表情,我已全无印象。那时是1985年,三十年过去了,每每脑海里浮现起这个画面,我依然想不明白当时对校园的恐惧到底从何而来。多年后我读到卡夫卡的《地洞》时,脑海里竟又不自觉地浮现起那一情形――一个不到五岁的小男孩,躲在学校大门背后,恐惧地听着门外进进出出的学生嬉笑怒骂声。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当一大群陌生的面孔向他扑面而去时,那种恐惧地逃避仿佛就是一种本能。   最终让我愿意安心上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学前班(在我们那里,上一年级之前会分别有一年幼儿园和学前班)有一位胡老师很会讲故事,而我一听到她的故事就被彻底吸引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面――每当胡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在学前班教室的最前排,总会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坐在自己抱来的小板凳上认真地旁听。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好些年里,我都能完整地重复那个叫作《木偶奇遇记》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段,是皮诺曹和木匠父亲在鲸鱼肚里再次相遇的情景。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从皮诺曹的故事里,开始知道撒谎会长长鼻子,知道男孩子要勇敢,也知道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不顾一切甚至付出生命。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进而消除对未知的恐惧,所以,那个对校园充满恐惧的小男孩才会愿意一直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吧。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怎样炼成的   也就是因为胆小,所以上完幼儿园和学前班,我已经成长为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好学生”。那时的“乖”和“好”,就是不调皮捣蛋,就是认真记住老师讲过的每句话,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做每件事,就是每次考试能拿高分,总之,几乎就是完全的唯“老师”是从。有人领路固然是好事,可是一直习惯于依赖别人领路,也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这个道理,我是在进入高中以后才渐渐明白的。   从1954年开始评选“三好学生”时起,“三好”中的“品德好”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作为一个听老师话的乖学生,我可以准确无误地背诵和默写出《小学生守则》,我主动愿意留到最晚来打扫教室卫生,我还能做到很多那些偷懒和调皮的孩子总也做不到的事情。当然,我也能每天第一个到教室学习,第一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一个被老师选派去参加各类竞赛,记忆中我几乎年年都是“三好”。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当时我所在的武汉市武昌县流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也无比光荣地被评选为县里的“赖宁中队”,全班同学有机会代表学校前往县里接受表彰。那个画面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十几个赖宁中队,统一身着白衬衫、蓝裤子,脚穿白球鞋,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排成长长的列队,一边高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主义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边步伐整齐地穿过县城。嘹亮的歌声从一个列队荡漾到另一个列队,烈日骄阳下,我们卖力地唱着,走着,每个人都把这当作是在老师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绝好机会,那种因为光荣和自豪的兴奋感,仿佛完全是发自肺腑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情境还让人有些眩晕,今天的我也已很难理解当时自己的那种狂热。但不管怎样,古人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修身始终是摆在首位的,而这,应该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品德摆在第一位的重要原因吧。   初中生的“集体无意识”   初中的记忆其实很模糊。当时的想法和举动现在回想起来也时常觉得不可理解。有一个场景一直停留在脑海里:每到课间时,大家就会跑到教学楼东面可以晒到太阳的一小块空地上,谈天说地,嬉戏玩闹。当大学里读到马原的《虚构》时,看到麻风病村里一群妇女晒太阳的情节,脑海里莫名地就想起初中时代――大家排成一排,后背紧贴着墙面,对着太阳发呆的情形。那贴墙站立仰望天空的举动,仿佛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大家的眼神里,有青春的懵懂和憧憬,有年少的轻狂和幻想,还有从众的盲目和无知。   由于空地紧邻着我班教室,每到临考前,班主任总会把班级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