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和他的新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自清先生和他的新诗   摘 要:1935年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对中国新诗十年的历史进行了整体评述。朱自清的新诗创作也主要集中在这十年。将朱自清的新诗在他对这段历史的评述中进行讨论会更为贴切与深刻。   关键词:朱自清 新诗 中国新诗十年   朱自清先生的诗文和他的品性一样,都如同他的名字――清。他的散文早已斐声文坛,为千万读者所喜爱。《荷塘月色》的清新、《背影》的深情历来受到众多评论家的赞誉,被选为各种语文教材的范文。相对于他的散文,朱自清的新诗,广大读者可能会稍觉生疏一些,本文拟谈一点笔者阅读朱自清新诗的心得和感受。   朱自清先生自小天资聪颖,性格沉静又刻苦好学;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他是朱家的长房长孙。他的祖考两代都是读书人,又曾在地方上做过官,对他寄予厚望;对他的教导也颇为严格。成年后的朱先生俨然一位谦谦儒者,温雅敦厚,受人敬爱。1916年,18岁的朱先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时北大学制六年,两年预科,四年本科。他学业成绩优异,预科只修了一年就升入本科,本科也只修了三年就提前毕业了。毕业后,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先生举荐他和他的同学、挚友俞平伯先生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以后他又先后到台州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和著名的浙江春晖中学以及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在浙江、上海数年执教,朱自清与著名教育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诸先生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925年朱自清应聘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1930年出任该系代理系主任。1932年欧游返校后,时任校长梅贻琦先生正式任命他出任系主任。   朱自清先生在北大攻读时正值蔡元培先生执掌北京大学。当时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蔡先生是一位极其开明的学者,他对北大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特别是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著名办学理念并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践,北大一时间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朱自清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是积极热诚的。1919年他的新诗处女作《睡吧,小小的人》就被《时事新报?学灯》发表。次年他将它收入他的新诗集《雪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许多新诗。朱先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学并不一概否定。在他的多种文论中从来没有对于传统文学的偏颇评论,更没有对不同见解的轻率调侃和恶意挖苦;都是平等地、谦逊地陈述自己的意见,以理服人。事实上他在创作新诗的同时也在写旧体诗。从内心深处到公开言论,谦谦儒者朱自清的确是“兼容并包”的。   朱自清先生执掌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后,首先开设并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诗”和“歌谣”三门课程。1935年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回顾了中国新诗运动十年的历史。他1931年的《论中国新诗的出路》和1936年的《新诗的进步》正好为此《导言》作注,朱先生认为,“诗界革命”的启蒙者是梁启超、谭嗣同、夏尊佑诸先生。认为是他们于清朝未年首先提倡“诗界革命”。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新诗中写进“他们的政治哲学并引用西籍中的典故”。稍后黄遵宪先生则进一步提倡“用俗话作诗”并“试用新思想和新材料”。他们的努力虽未取得革命性的成果。但在观念上却给后来的新诗运动“予很大的影响”。1919年胡适先生发表了《谈新诗》,提倡说理的诗,主张音节全靠语气的自然节奏和用字的自然和谐,平仄是不重要的;“用现代的韵”“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当时《谈新诗》“成为诗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胡适先生后来又提倡“诗的经验主义,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不注重想象。于是写景诗盛行起来,是新诗的新进步”。《谈新诗》发表后说理的诗“成了风气”。用比喻说理,稍觉“缺少余香与回味”。1921年周启明先生翻译了日本的短歌与俳句。同年冰心女士出版了小诗《繁星》,她说是她与弟弟冬日围炉,读泰戈尔诗有感而作。次年她又继续出版了《春水》,1923年宗白华先生发表了小诗《流云》,都是“以诗说理”。中国诗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告白恋情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但这时期“新诗做到了‘告白’的一步”。《流云》问世后,小诗渐少,新诗也“中衰”了,不过却有“一支异军突起于日本留写界”,这便是郭沫若先生,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他给新诗带来了两样新东西:“泛神论”和“反抗精神”。   新诗十年来一直与西洋诗形影相随,这是历史的必然,无可厚非,王力先生在讨论新诗格律时说西洋诗完全不讲韵脚也不拘诗段中诗行数是否整齐和诗行中音步是否整齐者为绝对自由诗,不全如是者为相对自由诗。朱先生则将与此两者相类似的中国新诗统称自由诗。清末民初,伴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这时期的中国新诗自然要受到西洋诗的影响。王力先生将那些明显带有西洋诗韵律色彩、书写形式的中国新诗叫做“欧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