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老子 逍遥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0 · “逍遥游”与自由 邓  联  合   内容提要 : 近代以来 ,学界或从政治自由 、或从精神自由的角度诠释庄子“逍遥游”乃 至其全部思想的实质 。前者阐发的实质上是放任主义的政治理念 ,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 照顾到庄子人生哲学的独异品格 ,但却疏略了其中的精神痼疾 ,难以回应现代自由主义的 批评 。本文认为 ,虽然“逍遥游”与自由之间的现代性格义难免有失粗率 , 但是鉴于庄子 “逍遥游”思想所张扬的独立个体意识 、所深蕴的个体良知和德操 “, 逍遥游”的精神传统作 为本土资源 ,仍可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上为自由主义理念之植入提供内在支持和接引 。 关键词 :  庄子  逍遥游  自由 一 、“逍遥游”与“退居内在城堡”   “逍遥游”是庄子的生命理想和哲学思想的灵魂 。在庄子看来 ,个体必须外去所待 ———即从逼 迫性的社会秩序尤其是从政治场域中脱身而出 ,内去所执和能执 ———即不仅消泯“功”“名”意识 ,而 且更通过“无己”以根除对于“功”“名”的执取之心 ,惟有如此 ,个体才能使其身心皆逍遥于险祸和压 制之外 ,进而自我建构 、自主开展 、自心享有独立的生命样式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人生精神 ,庄子 “逍遥游”思想的复杂性在于 ,其中既有嫉世孤傲 、超拔忘物的积极昂扬一面 ,又有与此相反的只顾 退守自身乃至陷溺于内心 , 从而对现实压制和命运有所妥协的 随顺 委蛇 、安命 自适的 消极 暗弱 一面 。 近代以来 ,人们常用“自由”、“绝对自由”或“绝对的精神自由”概念诠释“逍遥游”乃至庄子全部 思想的实质 ,其中甚至不乏西方学者 。例如 ,1940 年代 H ughe s E. R . 在《古典时代的中国哲学》中 曾译出《庄子》部分篇目 ,并题名《自由诗人庄周》( Ch u a n g Chou , t he Poet o f F ree d om ) 。1960 年代 出版《庄子》译本的美国学者华兹生 (B urto n Wat so n) 更认为 “, 《庄子》的中心主题可以用一个词来 概括 ‘: 自由’”,这不是指“政治 、社会 、经济的自由 ,而是精神的 、心灵的自由”; 他并且指出 《, 庄子》 在中国早期文学中的独异处在于它是唯一不谈社会政治问题而只关心个人之生命和自由的作品 。 华兹生的译本广为流传 ,并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以致有学者认为 ,将庄 子思想理解为对自由的追求在英语世界已得到广泛接受 。1990 年代 , Tho ma s Clea r y 在《道家经 典》选译本中则直接把“逍遥游”篇名译作 F ree d om 。① 问题是 :这类诠释可以成立吗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让我们先来看英国政治哲学家以赛亚 ·伯林在其名文《两种自由概念》 ( T w o Conce p ts o f L i be rt y ) 中所描述的与“逍遥游”颇为相似的所谓“退居内在城堡”,以及他对这 种个体抉择方式与自由之关系的判析 。 伯林认为 ,当世界残酷而不公 ,当“一个寻求幸福 、公正或自由的人觉得无能为力”,当“他发现 ① 参阅徐来《: 英译〈庄子〉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第 9 、36 、116 页 。 “逍遥游”与自由 ·41 · 太多的行动道路都被堵塞了 ,退回到自身便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而“逃至真实自我的内在城堡这 样一种理性圣人的概念便以个人主义的形式兴起了”。历史证明 ,每值社会衰乱之际 “, 那些赞扬人 生尊严的人”就会“产生一次向内的迁徙”。① 伯林描述道 “: 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疆域的主人 。但 是我的疆界漫长而不安全 。”由此 ,个体在其追求受挫情形下的向内迁徙便意味着“缩短这些界线以 缩小或消除脆弱的部分”“, 对于我不能肯定地得到的东西决不强求”,即 : 我决意不欲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暴君用剥夺我的财产 、监禁 、流放 、处死我的心爱者的 方法来威胁我 。但是如果我不再执著于财产 ,不再关心我是不是身陷囹圄 ,如果我在我的心中 已经扼杀了我的自然情感 ,那么 ,他无法让我屈从他的意志 ,因为我剩下的一切已不再会屈从 于经验的恐惧和欲望 。我就仿佛做出了一个战略性的退却 ,退回到我的内在城堡 ———我的理 性 、我的灵魂 、我的“不朽”自我中 ,不管是外部自然的盲目的力量 ,还是人类的恶意 ,都无法靠 近 。我退回到我自己之中 ,在那里也只有在那里 ,我才是安全的 。 ??在那里没有一种外在的 声音需要倾听 ,没有一种外在的强力可以产生影响 。 借助这种“人为的自我转化过程”,个体“逃离了世界 ,逃脱了社会与公共舆论的束缚

文档评论(0)

rKSIaVVUZ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