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培养.docVIP

浅谈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37-01   现在社会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智商的培养,却忽视了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幼儿园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针对以上情况,帮助家长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最为关键。   1.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属于社会性行为这个大范畴,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视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指南》对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作了描述性的规定,主要涉及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和社会公德行为等与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为。   2.亲社会行为的价值   对儿童个体而言,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其融入周围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有爱行为是友善和联盟的信号,能引发交往对象的积极情感,有利于在交往过程中形成更为密切的人际关系。儿童表现出的合作、分享、帮助等亲社会行为,会帮助他们在社交活动中活动成功。儿童因帮助等亲社会行为而获得他人的感谢和赞美,可以使他们在能力感与价值感上获得满足,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3.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   (2)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在不断变化且存在年龄差异。   (3)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   (4)学前儿童的亲社会仍为大多未得到及时的强化。   (5)幼儿亲社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一次性程度不高,随年龄增大其一次性增加。   (6)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7)幼儿的同情心有普遍性,年龄与同情心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4.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有这样一些事例:(1)有小朋友说:老师,洋溢不借水彩笔给我。老师:洋溢你为什么不借水彩笔给他呢?洋溢:我奶奶说不能借给别人。老师:你借给他嘛。洋溢:不。老师:你不借算了,我们借别人的。然后老师另找小朋友借到水彩笔了事。(2)某已被接走的幼儿又由家长带回,家长:老师,明明脸上这么大一条抓痕,我问他谁抓的他说是东东。老师:明明,东东为什么抓你?明明:东东他……。老师:好我明天好好的批评东东。幼儿、家长满意的离开。(3)美术活动开始,老师:我们今天要比一比谁画得最漂亮,谁画得最漂亮老师就最喜欢谁。   以上这些事例是幼儿园经常发生的,很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发现来自教师、家长的这样一些问题:   5.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5.1 家长的私心。事例(一)中洋溢不愿借笔给小朋友就是因为奶奶告诉他的,当然奶奶叫洋溢不借笔给小朋友不一定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也许是因为怕笔弄坏了或弄丢了这样一些理由。但不管什么理由,洋溢不愿帮助小朋友却是事实。还有,象有的幼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也是因为家长告诉他小朋友会给他弄坏、弄脏等。   5.2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偏袒。如事例(二)中,两孩子发生矛盾,相互间肯定都有不对的地方,但家长却非得在别的孩子身上找到问题才罢休,好我明天好好的批评东东这句话能说明什么?能让家长心理得到平衡吗?更何况两孩子发生矛盾,有时是属于很正常的事,但家长总夸大其词归咎于别的孩子,这无形之中也助长了自己孩子的坏脾气-反正有家长撑腰以后就更不能容忍别人了。在幼儿园你常常会听到家长说:老师,某小孩老欺负我们孩子;某某老拿我们孩子的东西......,家长们从不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   5.3 错误归因。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一小孩摔倒了,家长为了安抚小孩会说:打地下、打桌子、打.....,或有小孩不肯听大人的话,大人就说:不听话嘛,小朋友要羞你、小朋友要拿你的东西等,这样,孩子自然就对别人产生了戒备心理或有错也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6.教师教育的武断态度。   当幼儿相互间出现矛盾时教师往往因缺乏耐心而显得很武断。在幼儿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两小孩发生矛盾,如果其中一方是常常犯错误的孩子,老师会先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常犯错误的孩子批评一通或有的事情老师还没搞清楚就下结论。就象事例(二)中老师最后一句话好我明天好好的批评东东的暗示:好我知道了,这件事不是你(你孩子)的错,是东东的错,我会教育他的。请问老师并没有找东东谈话,怎么就知道这件事一定是东东的错呢?   7.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亲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