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歌舞风情画哈萨克生活赞美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原歌舞风情画哈萨克生活赞美诗   摘要:勤劳、善良、勇敢的哈萨克族人民,拥有骏马、雄鹰般豪放的性格。他们从劳动生活中提炼出最精华、最优美的舞蹈语言,形成了淳朴自然、风趣幽默、刚健苍劲、粗犷自由等舞蹈风格特点,形式多种多样,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关键词: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68-02   哈萨克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我国新疆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和吉木萨尔、木垒、巴里坤草原。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部分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和舞蹈艺术。哈萨克民间舞蹈形式多种多样,他们从劳动生活中提炼出最精华、最优美的舞蹈语言,形成了淳朴自然、风趣幽默、刚健苍劲、粗犷自由等舞蹈风格特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现哈萨克族民间传说的舞蹈   民间传说具有思想性、故事性和教育性,哈萨克民族用歌舞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进行传承,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表演者的理解,尽情发挥,用舞蹈这种载体,通过肢体语言讲述着传说故事,展现本民族顽强生存的精神。   1.《黑走马》舞。相传蒙古人与哈萨克人发生了争夺草场的战争,蒙古人抢占了他们的草场,并抢走了马群。哈萨克牧人爱马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在长期的放牧生活中他们了解马的习性,被抢走的马群中有一匹黑色走马剽悍雄壮,通体黑亮,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它能听懂牧马人的笛声(乐器――斯布孜)。当牧马人焦急无奈时,坐在山头拿起斯布孜吹了起来,笛声随风传到黑走马的耳中,黑走马感觉到主人的愁伤,竖起前腿,冲向马群,将被抢的马群赶回到了主人的身旁,牧马人感动万分,创造了《黑走马》曲,民间艺人又将这个故事编排成《黑走马》舞,广泛流传。舞者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随着音乐的起伏和快慢,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粗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艺术地再现了哈萨克人对朝夕相伴的骏马的相濡以沫之情。   2.《瘸鸭子》舞。讲述了一只鸭子腿部受伤,被牧羊人救治好的故事。哈萨克老艺人将这和谐的美用肢体语言表现了出来,舞者用滑稽动作展现了瘸鸭子的走姿,与人相处时的乖巧,表达了人、动物与自然共同依存的和谐美。同时也体现了哈萨克人顽强生活的精神,虽然生活艰辛、但却能忍辱负重、振作精神、积极面对困难和曲折,对未来充满希望。   3.《高雅的姑娘》舞。哈语为《开黄拜孜克孜》,该舞蹈是哈萨克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舞蹈。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大汗”的女儿叫凯勒拜孜克孜,生得漂亮文雅,身材窈窕、举止大方、气质高雅、能歌善舞,弹得一手绝好的冬布拉曲,但性格高傲,目中无人,很多小伙向他求婚都被拒绝。在一个婚礼上,她弹了一曲《黑走马》,动听无比,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使舞会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时她听到从其他毡房传出了一曲更加动听,富有思想内涵的《黑走马》曲,曲调深沉而悠远,她走进了毡房,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被老人高超的演奏技艺折服并受到启发,懂得了世上天外有天,人外还有人的哲理。从此,她放下高贵的架子,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接受了一位能歌善舞青年的求爱。她的思想转变得到了众人的称赞,民间阿肯用冬布拉创作了《开勒拜孜克孜》曲,并创编了舞蹈,赞美她的美丽、文雅、爱劳动等美德。   二、表现哈萨克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生产的舞蹈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往往和本民族的劳动、生活、生产紧密相联,哈萨克民族从劳动中提炼舞蹈语言,用头、颈、肩、臂、臀、手、眼等不同姿态来摹拟某种劳动生活过程。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生产,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女子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烧茶、做饭、挤奶、舂米、剪羊毛、擀毡、捻线、织布、绣花等,她们用灵巧的双手装扮毡房,美化生活,终年忙碌,每当喜庆佳节,欢歌起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十分自然地就把她们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地揉进舞蹈表演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   1.《劳动舞》展现了“剪毛”、“挤奶”、“制毡”、“绣巾”、“戏水”、“放牧”等劳动生活场面。   2.《擀毡舞》生活气息浓厚,动作优美,可以一人表演,也可集体表演,可以在草原上表演,也可以在毡房里表演。舞蹈从打毛开始,展现铺毛、洒水、卷毡、捆绳、拉绳,揉毡、晒毡的工艺过程,体现了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流传广泛,深受牧民喜爱。   3.《挤奶舞》把人与家蓄的亲密关系演绎得十分完美。牛奶、羊奶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食,哈萨克妇女饲养家畜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从小羊、小牛、小马出生的那一天起,始终伴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