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即补语用来说明动作。如: N+VC 对不起,我今天又来晚了。→我来,来晚了。 (补语一般是 “早/晚”、“快/慢”、“对/错” 等。) 3)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出格式) 4.趋向补语表结果的引申用法 引入: 1) v+起来 a)动作开始并继续:哭、笑、下、打 b)想起来 2) V+出来 a)听、看、闻、喝 b)想出来 3)V+下来 4)V+下去 例句的选择: (1)不一定太多,但要典型。 (2)例句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他们自己的或熟悉的场景、事情和生活。 (3)尽量避免出现学生不熟悉的词语,举例所用的语言应该比要讲的语法项目水平略低,以便学生易于从中体会所要学习的语法项目的含义。 (4)可以充分利用名人、名牌、名地点、名物产、名事件。(人类共知的部分)。如:姚明所代表的“个儿高,篮球”等信息;可乐、麦当劳、咖啡、伦敦、北京、巴西的咖啡、法国的葡萄酒、 (5)例句应该有一定的语境、上下文,应能反映语法现象的典型语法结构特点以及用法。 2.“把”字句 1)引入:动作法 2)讲解: a)怎么用 (1)光杆动词不可以充当“把”字句的谓语;(2)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不可单独充当“把”字句的谓语;(3)存现动词(有、在)、属性动词(是、属于)、心理动词(知道、相信)、趋向动词(上、下、下去)不可用;(4)能愿动词、否定副词等应该放在“把”的前面;(5)“把”字句动词后面不能带可能补语。 4.3 语法教学 参考书: 1.《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孙德金,商务印书馆2006 2.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卢福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 3.《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刘月华,商务印书馆2006 4.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印书馆2002 4.3.1 语法教学的原则 1.把语法规则细化为具体的语法点进行教学 2.通过汉外对比,结合汉语语法特点进行教学 3.语法结构的教学要与语义、语用教学紧密结合 4.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依据语法习得顺序和语法点的难易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法教学 初级阶段——最主要规律,常用的、频率高的现象; 中高级阶段——适量教特殊现象/例外用法。 5.直观形象、简要概括地讲解语法规则,通过科学编排的大量练习掌握语法规则 4.3.2 语法教学的方法 实物法 例1:的(表示领属关系)老师:(拿自己的书)这是什么?学生:(齐声)这是书。老师:对,这是书。这是老师的书。(拿玛丽的书)这是玛丽的书。(拿麦克的书),这是谁的书?学生1:这是麦克的书。老师:(拿安娜的笔)这是谁的笔?学生2:这是安娜的笔。 然后让学生自己拿别人的东西问另一同学“这是谁的……?”进行接龙练习。 “以练代讲”。 例2: “比”字句:拿两支长度不同的笔(红的长,黑得短),或者叫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站起来,对话:老师:他们两个谁高?学生:玛丽高。 老师:玛丽比麦克高。(一边说一边板书)老师:这两支笔哪支长?学生:红的长。老师:红笔比黑笔长。(一边说一边板书)…… 最后总结“比”字句的结构: A+比+B+adj 例3:表存现的“有”字句、在、是: 可利用校园图、学校周边图、市区图等。 2. 图示法(比较抽象的语法项目) 例1: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引申用法 例2:情态补语: 他打篮球打得很好。 她感动得哭起来了。 可用语义指向分析法简单画一下,再进一步说明意义。 3. 动作演示法 和实物法一样,利用动作演示的方法也比较适用于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 例1:复杂趋向补语:V+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 边做动作边说: 我走进来了。我走上来了。我走下来了。我走出去了。 进一步,老师可以自己做动作,让学生说,或者让学生1做动作,让学生2说。 例2:结果补语“开、上”等,可以做拉开、拉上窗帘、打开或关上窗户等动作,边说边板书。 例3:“把”字句 老师把椅子搬到外边去了。 我把书还给他了。 我把这块蛋糕切成四块了。 边做边说边板书。 4. 对比法(外部对比、内部对比) 外部对比(学生母语相同): 例:状语的位置,先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句子:He went to Shanghai by train yesterday.他昨天坐火车去上海了。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day.我每天六点起床。I am studying Chinese in Sichuan university.我在四川大学学习中文。 请学生比较,很容易发现英语和汉语状语位置不同:英语无论是方式状语、地点状语还是时间状语都经常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而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6. 26个英文字母-复习课件-1字母闯关游戏(共30张PPT).pdf VIP
- 上海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卷 模具工(四级)考场、考生准备通知单02.doc VIP
- 健康险手册使用说明.pptx VIP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课件.ppt VIP
- 饲料添加剂项目企业经营战略手册(参考).docx
- 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数字智慧方案5496丨商业综合体地块智能化系统设计汇报方案(66页PPT).ppt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城投集团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docx VIP
- 量子之年:从2025年从概念到现实报告(英文版).pdf VIP
文档评论(0)